法官任晓刚:顺道而行 顺理而言
过去的14年,法官任晓刚一直秉持“顺道而行,顺理而言”作为自己的办案理念。
这八个字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意为正义之人应沿着正道行事,按照道理讲话。现任陕西省富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的任晓刚,是这样理解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看来,“每个案子对当事人来说都是‘大案’,法官要一视同仁。”
自2008年进入法院工作以来,任晓刚曾2次被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评选为“全省办案标兵”,被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记个人三等功2次,先后获得延安市“办案标兵”“富县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干警”等多项荣誉。
学习充电
取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进门就撂东西,就砸哩,就骂哩!”今年43岁的任晓刚法官,谈起他刚来法院办的一桩离婚案,仍心有余悸。
那时他跟着执行局的法官,去村民家里执行案件。据他回忆,当事人离婚后,需返还一部分陪嫁物,由法院负责清点交接。他们到达现场后发现,当事人情绪十分不稳定,不仅破口大骂,还乱扔乱砸东西。带他的法官在里面清点东西,任晓刚趴在外面的石板上做记录。
任晓刚坦言,法院的工作岗位比他之前的工作岗位要更具有“挑战性”。
2000年他刚参加工作时,曾在富县经济发展局以工代赈办公室做文员。虽已有正式工作,任晓刚却并没有选择“躺平”。2006年,他自考取得西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本科学历,并于次年成功取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A级证书。
问及不断进取的原因,任晓刚解释,他在行政部门工作,能够清楚地感受到社会治理需要规则,而这规则就是法律。不过,原本只是为了给自己“充电”,让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不曾想,却阴差阳错成为了一名法官。
任晓刚入职的富县法院辖区有6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3个便民服务中心、137个行政村(社区),法院内设9个工作部门、3个基层人民法庭(即张村驿法庭、茶坊法庭、羊泉法庭)。近三年来,年平均结案数约3200件。
“去年刑事、行政加起来不到150件,其余均是民事案件,工作量非常大。”面对繁重的工作,任晓刚更加不敢怠慢,坚持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践行着“顺道而行,顺理而言”的办案理念。
挑战疑难
“不能让救火英雄流血又流泪”
自任晓刚到法院工作以来,累计承办案件约1500件。其中,成为民事审判庭庭长后办理的一起富县山火赔偿案,令他记忆犹新。
2013年3月8日,富县张村驿镇树坡村因村民沙某某焚烧秸秆不慎引发山火,村民武某某在村委会的号召下进山协助扑火,结果被烧伤,鉴定为二级伤残。后因树坡村村委会和当事人就赔偿问题始终无法达成协议,武某某将张村驿镇政府、树坡村村委会以及沙某某起诉至富县人民法院,诉请三被告赔偿医疗费等142.8万元。
那时任晓刚接任民事审判庭庭长不久,这个案子审理起来也很棘手。第一被告沙某某属贫困户,无赔偿能力。第二被告树坡村村委会无力赔偿武某某的诉讼请求,张村驿镇政府则认为镇政府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始终找不到一个让当事人满意的解决方案。
“不能让救火英雄流血又流泪,也不能让贫困群众在履行赔偿责任中倒下来。”2015年2月9日,经他主持调解,该案终于达成调解协议:原告武某某医疗费等82.2万元,被告沙某某自愿赔偿3万元,被告张村驿镇树坡村村委会自愿赔偿79.2万元(由被告张村驿镇政府先行垫付)。
“这种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边缘的案子极少遇到,特别有挑战性。”任晓刚明白,越是具有挑战性的案子,就越要办好,因为“每个案子对当事人来说都是‘大案’”。
情系群众
“离婚案件,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
审理婚姻、家庭案件是民事审判庭的重要工作之一。近三年来,任晓刚供职的富县法院集中化解有关婚姻家庭、继承纠纷等案件1078件。
“群众本来到民政局就可以办理离婚,一般闹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是属于实在没办法了。”任晓刚表示。一般他在认真了解情况之后,确定实在无法调和,便会同意当事人的诉求。但是2017年的一起案件,他不仅选择不判离,还首次冻结了当事人的账户。
这对闹离婚的夫妻,家住富县鄜城街道。2017年8月,富县棚户区改造征用拆迁了他们全家6口人共同生活居住的房屋。如今,一家人分别租赁几处房屋居住,掌管50余万元拆迁款的男方时常赌博。眼看住房没保障,担心钱也保不住,女方只好起诉离婚先保住财产。
任晓刚经审查,发现双方有良好的感情基础,现虽因生活琐事争吵,但尚无不可调和的矛盾。说到根上,还是因为居无定所。争议焦点清楚以后,他对双方进行释法明理,并且一调到底,陪着当事人在县城里用余下的拆迁款买了新的住房。一家人住进新房后,矛盾也迎刃而解了。
“离婚案件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很复杂。”任晓刚如此说道,“离婚不仅仅是夫妻两个人的事,更关系到对孩子、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法官需要全面了解走访,才能确定如何处理。”为此,他认真地办理每一起婚姻、家庭案件。
今年是任晓刚在法院工作的第十四个年头,当初的年轻小伙儿,如今已成为富县法院的一名“老”法官。他依然认真地对待每一个案子,一如他成为法官宣誓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