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市法学会奋力闯新路开新局

以更实举措更大干劲加强组织建设服务法治实践


  “使命光荣,压力‘山大’。”2022年6月29日,入选首批全国网络犯罪检察人才的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任留存,手捧南通市“首届青年法学研究成果奖”奖杯,难掩内心的激动。

  这一天,任留存参加了两个会:检察机关组织的金融网络犯罪研究会、南通市法学会召开的五届二次理事(扩大)会暨重点工作推进会。在第二个会上,任留存获得南通市“首届青年法学研究成果奖”,南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晓斌当选为市法学会会长。

  在任留存看来,第二个会议上,“理事会+现场会”两会合一、“政法委书记+研究会负责人”同堂交流、“青年法学成果奖+市域社会治理优秀论文奖”同台颁奖,让他感受到南通市法学会工作新高度。“这促使我们要以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干劲奋勇向前。”任留存说。


  把党建工作延伸到“神经末梢”

  “抓党建工作,领导要带好头。”崇川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法学会会长王斌介绍,自南通市法学会部署推进法学会党委全覆盖以来,他筹划组织“法学会员心向党”系列活动,与法律诊所专家拍摄的“法律专家心向党”微视频刷爆朋友圈,现在慕名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群众同比增长40%。

  南通市法学会把推进法学会党委全覆盖当作向“全国一流”迈出的第一步。首先,市法学会带头。经过与市委、市委组织部多次协商,2020年5月,南通市法学会结合换届率先在全省成立功能型党委。其次,全面推广。南通市法学会印发关于县级法学会换届和成立法学会党委的指导性文件,采取调研督导推行办法,于当年底实现县级法学会党委全覆盖。最后,建立制度。2021年初,该市法学会研究出台党建工作要点、党委工作规则(试行)、重大事项报告规定、党建工作联系点等制度,在所属研究会探索建立党建工作联络员制度,把党建工作延伸到“神经末梢”。 

  据介绍,自2020年5月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南通市法学会紧盯“由全国先进向‘全国一流’迈进”目标,高点开局、高位推进,实现党委建设、法学研究、法律服务、镇级法学会工作站建设“四个全覆盖”,8个县级法学会完成换届,全部建立功能型党委。

  该市法学会积极鼓励县级法学会党委大胆实践。海门区法学会创建“东洲法学”党建联盟,整合所属7个专业研究会及相关政法单位党组织,签订党建联盟协议书,建立“三联一促”工作机制。如东县法学会把党建与业务紧密融合,常态化组织理论学习、工作研究,班子成员定期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讲,传播党的声音,各项工作在党建大道上走得平实而稳健。



  做强法学研究主业 智库作用日益彰显

  “我们要由全国先进向‘全国一流’迈进。”王晓斌表示,“南通市法学会要在2019年被评为全国法学会系统先进集体基础上,争取获得更大成绩,法学研究质量也要达到一流。”

  南通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殷蓓介绍,南通市法学会目前所属研究会16个,全市研究会75个,个人会员3791名、团体会员158家;法律咨询专家库9个438人,聘任首席法律咨询专家115人。

  近年来,南通市法学会每年1月,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及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提出研究方向,印发征集年度法学研究选题建议通知,市县两级法学会联动开展研究。近两年,该市法学会向上级法学会报送高质量论文64篇,多篇论文获奖,先后荣获省“市域治理法治化高端论坛”组织奖、第十八届长三角法学论坛优秀组织单位等。

  为促进优秀法学人才积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建言献策,南通市法学会强化顶层设计,打出一套吸纳优秀人才的“组合拳”,提出培养百名青年法学人才、百名法学法律专家、百名法治宣讲讲师、百名涉外法治人才等“四个一百”工程计划,通过举办“网络犯罪与支付安全论坛”“张謇公司治理理念和营商环境优化”研讨会以及组织开展“第一届青年法学成果奖”“市域社会治理优秀论文”评比等活动,为会员服务搭建平台参与地方建设。


  主动融入地方法治实践 打造法学服务品牌

  “我们主动融入法治南通建设实践,为人民群众提供成色更足的法治服务。”南通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葛重兵介绍,该市法学会积极策划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今年1月21日在如东县举行启动仪式,现场为16支青年普法志愿者服务队授旗。该市法学会组建100余人的“江海法治讲师团”队伍,广泛开展法治宣讲,仅2021年,开展专题讲座234场(次),深入机关、学校、企业举行法治宣传2377场(次)。

  该市法学会做优民主与法制·南通法律专家诊所品牌。2021年3月,召开法律专家诊所四周年座谈会,邀请专家畅谈体会,给新聘的32名专家颁发聘书,深化定期坐诊、网上巡诊、集中会诊等制度,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法律咨询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县级法律专家诊所8个,接待社会各界人士18246人(次),化解涉及拆迁、合同、股权、债务、遗产等矛盾纠纷926起。

  积极打造独立第三方参与执法司法监督品牌,南通市法学会挑选30名法律实务专家,连续两年对启东等地委托的1250个执法司法案件进行评查,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创新实践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方面,该市法学会紧扣依法防控疫情、打击违法犯罪、保障群众权益等内容,市县镇三级联动,根据委托单位需求提供相应法律咨询服务,取得地方党委、政府的肯定。今年3月,崇川区人民法院提出建设工程纠纷联合治理需求,该市法学会安排所属建筑法学研究会专家试点推进,出台《关于建立建设工程纠纷联动化解机制的实施细则》,大大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费用和时间成本,也缓解了法院人少案多的困境。


  加强自身建设 推进体制创新

  “基层群众对法治有需求,法学研究与法治实践就要跟上。”南通市法学会有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初,该市法学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设立镇级法学会工作站,在较大的镇(街)试点先行,随后出台关于在镇(街、园区)设立法学会工作站的指导意见,按照“融合整合、共建共享”的思路,提出1+2+X基本设置,“1”为一块统一标识牌,“2”为法律专家诊所、法学法律工作者之家,“X”为法学研讨场所、法治宣传阵地、法学研究与法治实践基地等。“这是南通市法学会创新组织体制、向‘全国一流’目标迈出的坚实一步。”

  关于在镇(街、园区)设立法学会工作站的指导意见印发后,南通市县两级法学会立即响应,陆续根据当地实际成立法学会工作站,打造法学研究与法治实践基地,如启东市利用倪伯苍工作室、朱永继工作站打造法学研究与法治实践基地,海安市推行“1+2+5”模式、崇川区打造“4+”模式等。这些创新实践使法学会工作站扎根于基层,成为法学研究的枢纽、化解矛盾的窗口、法治宣传的阵地、社情民意的前哨和培养人才的基地。

  同时,为进一步推动法学会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南通市法学会出台《研究会工作指引》,指导研究会换届工作,推动新成立的破产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等研究会,定期开展活动。同时,按照“扩面、提质、增量”思路壮大会员队伍,会员发展向立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社会组织以及企业法务人员拓展。广泛建立“会员之家”,让法学会会员处处感受到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