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德阳市发挥立法主导作用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
以良法善治推动高质量发展
“法者,治之端也”。
近年来,围绕如何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城市治理与发展愿景,四川省德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发挥了立法引领保障作用。
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治理城市“顽疾”
伴随城市化的脚步,市政资源短缺、道路交通拥堵、乱搭乱建、占道经营、无序停车等系列“顽疾”也接踵而至。
2017年初,德阳市被确定为四川省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市之一。
面对难题和挑战,德阳市将获得地方立法权后第一个实体性立法项目初步确定为城市管理领域,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治理城市“顽疾”。
在《德阳市城市管理条例》制定过程中,“敞开大门”听意见,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将条例草案在当地媒体、官方网站公开,先后征集到意见、建议789条,召开论证会20余次。采纳各方意见后,明确了城市管理各执法部门的职责权限;着重规定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管理、公共空间秩序管理、违法建设治理、环境保护管理、交通管理、应急处置等八个亟待解决的城市管理事项。在法律责任设置上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坚持“不与上位法抵触”原则,充分体现过罚相当,综合平衡城市管理主体与城市管理相对人各方利益关系,把握行政处罚设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确保处罚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2018年7月1日,《德阳市城市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推动了城市综合治理,城市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交通出行顺畅,城市品质升级。
协同立法守护四地蓝天
2022年8月,《德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行将颁布实施。这部看似寻常的地方性法规,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含义。
省会城市成都和德阳、眉山、资阳3个地级市身处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内圈”,是天府之国的中心。基于发展需要,四川省实施四个市空间同构、功能同建、服务同享、生态同保的“同城化”战略。为了给同城化发展护航,今年初,四个市的人大常委会同步颁布实施《关于加强区域协同立法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更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德阳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同城化发展的主线,主动作为,开展区域立法,制定《成德眉资四市法制工作机构联系办法》,建立协同立法联系机制,为制定《德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提供了制度保障。
有别于其他地方性法规的是,《德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在法律制度创设中,充分体现了“区域协同”和“联防联治”。规定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部署和落实联防联控任务;大气环境检测机制,构建区域之间大气监测大数据综合分析系统;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跨区域开展联合执法、联合巡查;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机制,同步实施污染物减排措施;污染防治资源共享机制,对监测信息、技术、预警、应急处置等防控资源全方位共享。
立法保护非遗“名片”
德阳市下辖的绵竹市自古有“古蜀翘楚,益州重镇”的美誉。源远流长的绵竹年画,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是我国四大年画之一,被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引以为傲的文化“名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传统的赓续,展现了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德阳市人大常委会于2019年通过我国首部保护年画的地方性法规《德阳市绵竹年画保护条例》。
该条例结合绵竹年画保护的实际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保护目录,逐项列举了绵竹年画需要保护的相关资源范围,并规定建立绵竹年画保护目录制度和保护目录的评审程序;设立保护专项资金,规定德阳市、绵竹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绵竹年画保护专项资金,并列入本级预算予以保障;创建资金补助制度,规定对认定为国家、省、市、区(市、县)级绵竹年画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的,市、区两级政府再分别给予资金补助;创设工匠制度,明确绵竹年画工匠的认定条件和程序,对认定为工匠的,也要给予资金补助。
《德阳市绵竹年画保护条例》实施以来,德阳市政府及部门又出台了《绵竹年画保护市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绵竹年画保护目录评审工作规则》《绵竹年画工匠评选认定办法》等配套制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完成文字、录像、名录、传承人的数据库建档,制定小学校本教材、主题年画创作,每年举办绵竹年画日庆典活动,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等,绵竹年画得到进一步宣传保护和开发利用,增强了文化自信。
德为经法为纬 织造城市“精神家园”
距德阳市区19公里的地方,矗立着“中国德孝城”。这里是德孝文化的发源地,东汉大孝子姜诗的故乡。德阳人向来有“德泽四方,孝行天下”的精神传承。
在延续传统的同时,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必修课。德阳市“以德为经,以法为纬”,构建“精神家园”。
德阳市人大常委会于2020年制定《德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从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卫生、交通秩序、社区和谐、乡村文明、旅游文明、网络文明、医疗秩序、教育教学秩序等九个方面,采取分项列举的方式进行分类规范,便于广泛知晓和自觉遵守,树立崇德尚善的正确导向。
条例规定弘扬“厚德务实、敢为人先”的德阳城市精神,以弘扬本土的“德孝文化”为底色,体现德阳地方文化亮点。坚持规范国家机关单位与规范公民个人并重、城市治理与乡村治理并重的立法理念,条例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应当发挥表率作用;规定国家机关、行政执法部门、窗口服务单位等应当遵守的文明行为规范,对维护乡村文明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旨在“以倡导广覆盖,以约束控陋习,以禁止保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