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点
雪糕注重营销更应注重品质
随着天气逐渐升温,雪糕自然成为大家消暑解渴的不二之选。然而,不同于往常花几块钱就能买到的快乐,如今藏在冰柜里其貌不扬的雪糕,售价由以往常见的几块钱飞涨到均价10元以上,一时间,网友纷纷以“雪糕刺客”“雪糕自由”等词来调侃现下雪糕价格上涨的现象。但最近随着“天价雪糕”热度的衰减,雪糕零售商表示,这些网红雪糕走货减少,已经要卖不动了。(6月29日《羊城晚报》)
@何晓琴:据媒体调查,绝大部分高价雪糕配料仍与平价雪糕配料一样,使用香精和代可可脂成分。由此观之,部分天价雪糕品牌溢价严重,价格上涨的同时并没有以雪糕品质的提高为前提。“雪糕刺客”的热度背后,不难看到的是商家的宣传营销手段,但雪糕企业注重产品创新和营销的同时,也不应忽视产品本身基本的品质和消费者的真正需求。过分注重宣传和营销手段,忽视产品质量根本的网红雪糕难以占据大众市场,一时热销的天价雪糕最终也会因忽视大众的消费需求而无法取得长久的经济效益。市场监管部门应曝光处罚虚假宣传的雪糕企业,不让部分品牌不合理的溢价扰乱雪糕市场的良好秩序,维护好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利。
让“李鬼”App无所遁形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一些诈骗分子仿冒京东金融、马上金融、360借条等平台,推出大量“李鬼”App。这些“李鬼”App的标识与正规的App非常相似甚至一模一样,因此容易让人信以为真,但这些App的运营者,却在想方设法骗消费者的钱。(7月4日《工人日报》)
@覃柳琴: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排查打击仿冒App4.2万个,并纳入国家涉诈黑样本库。目前,已有51.4万个涉诈App被查处。这些“李鬼”App的“繁殖”速度很快,有的几天内就可以做好前端框架,给管理部门带来不小挑战。手机应用市场应做好“把关人”,严格审核市场内上架的App,对于那些明显移花接木、以假乱真的App应当坚决不予通过、不予上架,严格审核提交的App材料;对于已经上架的App,仍然要密切关注该App的情况,如用户评价、App内是否携带广告或病毒、App是否异常等。监管部门要强化与企业的合作,鼓励被假冒企业参与到打击假冒App的行动中来,形成良性互动。用户应当提高警惕,如发现异常手机App,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多方共同参与治理,形成打击诈骗的合力,就能让“李鬼”App无所遁形、无处可逃,更好地维护用户财产安全和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