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出台“惠民服务22条”提升特大城市服务品质
本报讯(记者池泽梅 □任琪琪 通讯员蒋琛 杨智品)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攻坚行动,出台22条惠民服务举措,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弱项,实现从“有”到“优”,提升特大城市服务品质。
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惠民服务的全过程、各方面,广泛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惠民服务供给,优化党建引领“区、街道、社区、小区”4级惠民服务治理体系。从群众感受角度出发,围绕突出问题、民生短板,集成民生诉求、居民办事、自我服务、“民生七优”十大惠民服务行动体系。
以完整居住社区建设为基础,打造集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活动中心、议事中心,实现一体化联动运行的惠民共建底板。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机制,以“罗湖十条”为基础进一步规范居民议事范围、规则及参与方式,提升基层民主协商能力,构建各方参与的一体化惠民共治底板。
构建罗湖区“健康共同体”,加快推进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社区全覆盖,实施幼教苗圃、学前治理体系提升工程,提供更普惠、更安全的婴幼照护供给。构建新时代“1+1+4”建筑领域劳动关系现代化治理新格局,创新“技能培养+竞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创业就业供给。优化“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机制,增加公共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人才住房等住房保障供给。实施一批老旧住宅区改造提升项目和无障碍设施整改工程,兜住兜牢弱势群体生活质量供给。
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做强社康首诊功能,建设示范型社区医院,擦亮国际一流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惠民“医改”品牌。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探索建立以“时间银行”为载体的互助养老,推进“医、养、文、体、娱”五位一体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打造惠民养老品牌。实施基础教育学位建设、优质教育高质量发展、“双减”3项攻坚行动,建设教育“四强区”的惠民“教改”品牌。深化“1+1+1”综合社会救助模式,扩大“罗慈联盟”阵线,推行“爱心传递”公益互助,做优做强“大爱罗湖”惠民慈善品牌。优化特大城市智慧化出行环境,建设智慧交通垂直应用,深化错峰共享智慧停车的惠民出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