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多形式普法助力疫情防控
在当前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北京市昌平区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将疫情防控同日常工作相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普法宣传形式,将普法工作做实做细,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筑牢法治堤坝。
权威解读法律热点问题
“不遵守疫情防控措施产生严重后果,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疫情期间员工与公司产生劳务纠纷怎么办?”“因疫情原因被政府采取隔离措施,隔离期间是否算作旷工?”“外国人的疫情防控工作谁来负责?”这些群众关心的话题,都是昌平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工作的重点。
同时,为了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昌平区司法局以“民法典为疫情防控保驾护航”为主题开设普法“云课堂”,将民法典与疫情防控有机结合,对疫情防控中容易产生的合同履行、医疗纠纷、产品质量、劳务纠纷等问题进行系统讲解。
“以案释法”厘清事件原委
针对社会上出现的物资短缺谣言、涉疫诈骗、哄抬物价、隐瞒病情、违规聚餐聚会等扰乱社会秩序的热点法律问题,昌平区司法局大力开展“以案释法”工作。
今年5月以来,昌平电视台《法治昌平》栏目播出“提高防范意识 谨防诈骗套路”“闻‘疫’而动 政法干部奋战防疫一线”等节目共5期,昌平广播《视角》栏目播出“保障物资供应 坚定抗疫信心”“贴心护航老年人疫苗接种”等节目共4期,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帮助群众全面掌握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如龙泽园司法所录制《疫情期间“以案释法”劳动者权益保障》视频,通过线上“以案释法”讲解了疫情期间的劳动合同解除、工资计算等问题,有效保障疫情期间劳动者合法权益。
“管家式”服务贴合群众需求
疫情防控期间,昌平区充分发挥“两微一端”作用,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政府门户网站,将有关疫情防控政策规定、典型案例的知识推送到居民手中。通过“和风调解”微信小程序、业务协同综合调度平台、村居法律顾问联络群、人民调解微信群等多种方式为群众提供在线法律咨询服务,工作人员24小时在线,主动为群众答疑解惑,解决法律难题,满足群众法律需求。
打通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
为确保疫情防控法治宣传进基层、进社区,昌平区的基层工作人员在开展疫情防控人口数据核查期间,开展上门入户式疫情防控宣传,“一对一”式服务减少了人员聚集。同时紧密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充分发挥下沉干部、村居志愿者、“法律明白人”作用,通过“扫楼”“敲门”“小喇叭喊话”等形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法律知识五十问》等法律法规进行再宣传,及时准确将法律防控知识传达到村(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引导广大群众做好自身防护、积极配合做好核酸检测等防疫工作,打通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安全稳定
昌平区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各部门分工配合、各司其职,在处理与疫情有关的执法司法案件中加强释法说理,引导民众聚集共识,共同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全稳定。
其中,昌平区应急管理局组建16个检查组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食品企业,开展每天一轮全覆盖疫情防控检查,执法人员在对企业扫码测温登记、员工核酸检测、食堂就餐管理、重点场所消杀等防疫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方位摸排检查的同时,向企业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强化分类指导,进一步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确保防控工作不留死角。
昌平区市场监管局督促民生保供市场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做实做细测温、扫码、消杀、查验核酸、戴口罩等“五件套”要求;强化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督促从业人员按规定频次参加核酸检测,严格实行居住地单位“点对点”闭环管理。充分运用“昌平E企通”、微信公众号开展线上案例警示教育,整理发布市场主体、从业人员违反疫情防控规定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各市场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引以为戒、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