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法学会围绕地域特色展作为显担当

助力基层多元共治擦亮革命老区发展底色


  5月29日,一场以“打好平安建设攻坚战,建设平安稳定示范县”为主题的法治宣传巡回演出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台溪乡举行。这场由尤溪县委政法委、县法学会联合相关部门主办的文艺演出在舞蹈表演《茶香台溪》中拉开序幕,随后,轮番上演的《扫黑除恶正气歌》《十劝赌》《邪教危害八罪状》《五老太说禁毒》等节目赢得了阵阵掌声。

  精彩的节目展现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平安尤溪、法治尤溪建设的良好精神风貌。2021年,类似这样的法学会会员、法律服务志愿者送法下基层活动,在三明市开展了3500余次,受众人群达30余万人。

  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法学会积极参与“平安三明、公正三明、法治三明”建设实践,在组织法学研究和加快成果转化、拓展法治宣传渠道和法律服务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绩,为三明生态文明建设、红色文化保护、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形成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作举措和品牌

  近年来,三明市法学会深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三明市三元区法学会开展近邻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服务工作,积极服务该区“一党委三中心(站)”建设,即社区大党委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综治中心、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2021年,三元区群众安全感指数达99%,创历史新高,被三明市委、市政府授予“2021年度平安县(市、区)一等奖”。目前,该区已有29个社区建成“一党委三中心(站)”、58个社区成立社区大党委、51个行政村建成“三中心(站)”。

  三元区是三明市的主城区,近年来,该区围绕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全区推行“一党委三中心(站)”建设,实现阵地共用、队伍共建、资源共享。借此契机,三元区法学会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区法学会会员积极投身“一党委三中心(站)”建设。法院、检察院、公安以及司法行政、城管等部门的法学会会员进驻村(社区)开展法律服务活动,积极参与矛盾调处、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真正把资源力量下沉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形成多元共治、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2021年,三元区共下沉法学会会员379名,为群众办实事624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36起,开展法治宣传386场次,受教育群众达2.4万人次,有力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不断增强。

  2021年5月,三明市委政法委在总结提炼三元区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市推广“一党委三中心(站)”建设经验。目前,三明市已成立社区大党委127个,占社区总数的66.5%,村(社区)综治中心(工作站)覆盖率达100%。

  不仅如此,三明市法学会还推动区、县法学会依托综治中心建立“法学会工作站”,创建“一县一品”,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活动载体和工作品牌。永安市法学会于2019年5月联合永安市公证处、永安市人民法院成立“永安市送达创新与发展研究会”。该研究会是专门从事送达工作研究的机构,以破解“送达难”,促进送达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为宗旨,建立了“一查、一访、一书、一档”的“四个一”委托送达工作方法,即通过因案施策查询送达信息,走访查找送达线索,制作完整详尽的“受托送达说明书”,建立“一案一档”受托送达档案,逐步形成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受托送达档案管理机制。


  围绕地域特色开展调研和实践

  作为革命老区,三明市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自2017年在福建省率先出台实施《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以来,三明市政法各单位在扎实做好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和依法开发利用的同时,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与法治文化挖掘、研究与实践,为三明市的红色资源保护保驾护航。

  三明市法学会以此为契机,充分用活红色资源,组织市、县法学会党员干部深入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地,开展“学党史、忆初心、筑忠诚”系列主题党建活动。各地法学会会员单位及会员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法治文化普及结合起来开展实践活动。三明市沙县司法局致力于寻找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法治文化,对挖掘出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细致分析,在湖源乡红色旅游项目中的71幅红色标语上设计解说词,突出与法治文化相关标语的介绍。在沙县县城的龙湖法治公园,红色文化、法治文化、传统文化、区域民俗文化有机融合,打造出“中国梦”雕塑、法立方、法治卷轴等60多个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文化氛围浓厚的普法精品工程,让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学习到法律知识。

  三明市不仅传承弘扬“红色”,还积极呵护“绿色”。三明市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多年来,该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做实做足“绿色三明”文章,在全省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三明样本”,生态环境质量长期位居福建省乃至全国前列。

  三明市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不断提升生态环境防治规范化、法治化、长效化水平。三明市、县两级法院和检察院成立生态审判庭、生态检察处,设立了驻河长办法官工作室、检察联络室,探索出一条“专业审判+公益诉讼+复绿补种”的生态资源恢复性司法模式。

  三明市法学会更是发挥“法学智库”功能,积极围绕依法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展开调研,形成多个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该法学会组织会员单位和法学会专家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情况调研,形成《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问题研究——以三明市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为视角》调研文章,为打造司法护航生态环境“三明样板”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