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通报环境资源“三合一”审判情况

  本报讯(记者侯劲松) 近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环境资源“三合一”审判情况,发布6起环境污染防治典型案例。

  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上海三中院共受理环境资源案件102件,其中刑事案件72件、行政案件21件、民事案件9件;共审结环境资源案件103件,其中刑事案件72件、行政案件19件、民事案件12件。

  上海三中院深入研究当前环资审判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撰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生态损害救济制度司法智库课题,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课题研究,积极参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环资审判体制机制优化的重点课题,对双碳目标引领下的碳排放权交易纠纷等开展前瞻性研究。

  在统筹推进环资民事、行政、刑事审判的同时,上海三中院积极加强与生态环境监管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协调联动和工作衔接,形成生态环境联合治理的工作合力。通过法检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法律适用、诉前磋商、程序衔接等问题;通过邀请旁听庭审、走访听取意见等“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审查标准的协同,依法支持行政机关开展环保处罚等执法行为,共同推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制作的针对生态环境修复合同履行等问题提出的司法建议获评上海法院2021年度十大司法建议。在刑事案件中,健全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生态环境部门的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协调配合机制,加大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严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着眼,推进环境资源司法协作区建设,如对标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的建立和立法协同,与长三角区域相关中院加强司法协作,涵盖跨域立案、多元化解、联合执行、信息共享、联合培训、共建生态修复基地、共享法宣平台等。在司法服务长江流域治理管理过程中,以长江禁渔领域的司法协作为抓手,探索跨流域专业法官会议、执行事务协作、生态修复联动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