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数字化构筑粮食安全屏障
《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提出构筑粮食安全数字化屏障,加强农业稳产保供信息监测,提高农田建设管理数字化水平,强化粮食购销领域数字化监管,加快建成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平台等,为以数字化构筑粮食安全屏障指明了方向。
近期,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提出构筑粮食安全数字化屏障,加强农业稳产保供信息监测,提高农田建设管理数字化水平。强化粮食购销领域数字化监管,加快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粮食全覆盖、全链条、全过程数字化监管系统。加快建成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构建全国农田建设“一张图”。这为以数字化构筑粮食安全屏障指明了方向。
数字化助力农田数量监管。粮食生产的首要条件是要有足够数量的农田,因此,要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坚定不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根据2021年9月发布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到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1.05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0年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2.8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但如何建管并重、依法严管,尤其是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实现良田粮用?笔者认为,在完善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基础上,可以继续采用遥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将多级农田建设项目立项、实施、验收、使用等各阶段相关信息“上图入库”,不断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构建全国农田建设“一张图”,做到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从而实现农田建设与保护全程数字化动态监测和监管,增强农田建设监督监管能力。同时,综合运用遥感监测、实地核查、随机抽查、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方式,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规模、质量、利用等全过程的动态监测监管,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数字化助力黑土地质量监管。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支持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利用、加强黑土地质量监管具有支撑全国粮食安全实现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大力支持秸秆还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推进耕地轮作休耕等多种措施,积极推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政策落实落地。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分别出台了《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耕地保养条例》《辽宁省耕地质量保护办法》,为加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法制保障。但黑土地属性变化、区域变化等情况一直缺乏精准数据依据。因此,继续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可以探索运用遥感监测、信息化管理手段监管黑土地质量,提高黑土地现代化治理水平,从而构筑粮食安全的数字化屏障。
数字化助力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粮食生产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关键一环。近年来,世界各地极端天气多发频发,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这使得农业防灾减灾需求亟须迭代升级。同时,我国国土广袤,不同区域农情迥异,各地灾害性天气呈现跨区域、移动性等特点。因此随时掌握各地农作物长势、农业灾情信息,动态追踪天气变化,滚动开展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成为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建议尝试建立全球粮食安全气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升级完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进卫星遥感、土壤水分数据融合等气象监测技术的应用,强化高光谱遥感等先进技术及相关设备在粮食作物长势监测、遥感测产与估产、重大灾害监测预警等农情监测中的应用,完善部省市县4级信息采集、反馈系统,提升粮食生产全过程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能力和粮食产量预报能力。同时,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要借助数字化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重点开展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不断提升粮食安全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数字化助力粮食购销领域监管。粮食购销领域历来是粮食安全监管的关键环节之一。可依托电子政务云建设等既有平台,集成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聚焦可视化管理平台、涉粮企业信息管理、储备粮全过程信息追溯、储备规模管理、储备粮计划管理、储备粮库存监管、粮食出入库业务监管、粮情监测、熏蒸作业监管、粮油流通监管、粮食收购监管、粮油加工管理、粮食安全预警预报、应急保障、监督执法、质量管理、数据质量稽核等多个环节,强化粮食购销领域数字化监管,加快建设粮食安全全覆盖、全链条、全过程数字化监管系统,不断强化粮食购销领域的现代化治理。
数字化助力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众所周知,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价格有周期性的波动,如何减小价格波动幅度,对保障农民收益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借力数字化加强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向市场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帮助市场主体提前预判,助其提早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助力农业生产者妥善应对市场变化,稳定农产品生产供应。鉴于粮食安全需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要求,我国需要不断加强市场监测和预判预警,健全覆盖全球的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准确把握国内外粮食形势,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市场信息服务,分类分品种加强调控和应急保障,从而助力稳产保供的及时实现。
当然,构筑粮食安全数字化屏障并不仅限于上述内容,作为粮食安全必要条件的种质资源保护、粮食生产环节的田间日常管护等环节也是构筑数字化屏障的重要环节。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粮食政策与法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