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市长乐区检察院建立“诊疗式”家庭教育指导机制

汇集多方合力 推进以法“治”家


  2021年11月,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某社区活动中心掌声雷动。家长李梅(化名)在大家真挚热烈的掌声中,微笑着接过检察机关为她颁发的“最美家长”奖状。

  看着这一切,长乐区人民检察院“玉芳工作室”的负责人郑玉芳欣慰地笑了。

  事情的起因要从2017年说起。这一年夏天,因多次盗窃的15岁少年王某在接受检察官郑玉芳训诫时,抱怨父母对他不管不顾,这让郑玉芳意识到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成长十分重要,遂从亲职教育入手,开始探索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帮教及救助工作,并走进社区、学校,举办亲子沙龙、亲职教育课堂27场,创办2个500余人的“长乐区亲职教育交流群”,供长乐区有教育困惑的家长交流学习。


  督促监护:把脉问诊问题家庭

  郑玉芳的工作在2019年上升了一个台阶。

  2019年12月底,福州市人民检察院在首创“督促监护令”机制时,将家庭教育以制度形式正式引入福州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通过督促失职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该制度实施后,郑玉芳对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有了更大信心,在她呼吁下,长乐区人民检察院建立了“诊疗式”家庭教育指导机制。该机制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师诊疗剖析家庭存在的问题,制发有针对性的“督促监护令”。2021年7月,该院首创“玉芳e站”线上督促监护,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跟踪督促,让长乐区家庭教育工作有了质的飞跃。

  “‘督促监护令’让我们一家都改变了。线下老师为我们上课,教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线上我们每周记录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老师也实时指导纠正。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一步步拉近了。”李梅说。

  据了解,作为“玉芳e站”线上督促的第一批用户,李梅一家获益良多。在办理王某盗窃案时,长乐区人民检察院全面审查案件后发现,王某原本日常表现良好,由于李梅夫妻长期在外省工作,忽略了对儿子的照顾,使其在不良朋友带领下参与了盗窃,经认真研判,依法对王某作出不起诉决定,并给王某的父母发出了“督促监护令”,要求他们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在“玉芳e站”小程序内每周打卡记录。经过30余次线上线下指导反馈,王某一家亲子关系逐渐改善,王某的学习、生活回归正轨。

  目前,长乐区人民检察院已对涉罪未成年人家庭发出42份“督促监护令”,促成39个家庭改善了亲子关系,9名未成年人返校就读。


  汇集力量:多元推进“依法带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生效施行,明确规定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父母要承担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孩子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这是长乐区郑和小区的社工在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类似场景也出现在长乐区妇联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课以及各中小学家长会上。

  在长乐区人民检察院大力倡导推动下,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力推进家庭教育促进法普法宣传工作。在5月15日国际家庭日和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期间,长乐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区教育局、文明办等单位举办“家庭教育论坛”启动仪式暨“弘扬优秀家风家训”主题讲座,为长乐区推进家庭教育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检察官,我想报名做志愿者!”目前,许多曾受到家庭教育困扰的家长,在跟随郑玉芳一起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并受益后,都积极报名担任志愿者,希望帮助有相同困惑的家长和被不当教育方式伤害的孩子,为他们还原家庭应有的温馨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