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丹寨县法学会创设工作站、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委员会为企业“把脉问诊”
打通法治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最后一米”
两年前,贵州省丹寨县法学会在金钟经济开发区设置工作站。自此后,位于园区内的企业员工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足不出园区就能得到咨询服务,驻园区企业也能就近得到法律帮助。
“这是便民利企的一件大实事。特别像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困难,都可以随时找丹寨县法学会金钟经济开发区工作站的‘智囊团’去解决,很大程度上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们安心放心舒心地在丹寨创业发展。”今年4月28日,贵州省欣紫鸿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开华告诉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
据了解,金钟经济开发区主要是以装备制造、医药、建材和食品加工等企业为主体的工业园区。目前共有企业119家,企业员工2600余人。成立之初,园区内大多中小企业管理团队薄弱,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未配备企业法务人员,也未聘请法律顾问。
为了让园区企业拥有更多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丹寨县法学会将园区作为更富活力、更有成效、更可持续的法治实践阵地,在园区内设置工作站,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委员会,为园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
丹寨县法学会金钟经济开发区工作站的设置,为园区企业提供了实惠方便,受到企业及员工的欢迎。
2021年,园区内贵州科司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名女职工因为对三胎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休产假是否会被公司开除等问题不了解,加上忙于工作,没时间去相关部门咨询。法学会工作站人员了解后,收集了相关法律法规的政策措施,向员工进行解答,打消了她的疑虑。今年该职工家里喜添新成员。
不仅员工受益,事实上,在这家拥有近300名工人的企业内,无论涉及与政府签订招商引资协议,还是与业主的房屋租赁事宜,工作站都无偿地为企业答疑解惑。在工作站的助力下,企业对签订招商引资协议时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更为明晰;对房屋租赁中应注意的时间节点和相应费用的计算,以及能否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也都了然于心。
今年县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明林与贵州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县法学会常务理事、园区工作站站长凯尚宇,到园区企业开展走访服务,还帮了企业大忙。原来,贵州科司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南宁某公司签订的设备采购与安装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产生了争议,后因南宁某公司经营不善,税号已经注销,对方公司表示无法开据支付发票,企业也多次咨询法律服务机构,均未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县法学会随即从专家库中选出专家专题分析,向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困扰企业的难题得到解决。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凯尚宇告诉记者,园区企业的法律需求主要集中在涉及劳动用工、社保缴纳、租赁合同、融资贷款、合资合作、工伤纠纷、财产清算等方面。“除了在园区开设工作站,我们还开展‘巡诊’,送法上门,以及采取在重点企业或员工人数相对较多的企业设置法学会工作点,通过定期上门坐诊的工作方法,帮助企业解决法治难题。”
此外,丹寨县法学会金钟经济开发区工作站还积极开展法律服务,组织法律知识讲座、培训,帮助企业员工学会用法律去解决问题和保护自己,极大提高了他们的法治意识。
“丹寨县法学会金钟经济开发区工作站所做的工作,是一件利民利企的大实事,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个有效直接的方式。”贵州茅台(集团)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保障部副主办谭雪松说。
现在,金钟经济开发区内的企业越来越有底气,他们的工作干劲也更足了。
探索新工作模式
2020年以来,丹寨县逐步将法学会工作站的触角延伸至县乡村三级以及工业园区,进一步落实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律服务工作要求,在服务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创新探索新的工作模式,从建队伍、建机制、融入专属网格三个方面,全面打通工作站法治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最后一米”。
建队伍、建机制、融入专属网格是该工作模式的最大亮点。
围绕建强队伍,丹寨县开辟法学会法治实践新阵地。他们选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够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县法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会员等组成一支7人工作队伍,定期到园区为企业、员工及其家属开展普法讲座、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治体检、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等工作,同时深入企业开展大走访,听心声、听建议、解诉求,了解企业状况、为企业纾困。根据企业提交有关法律咨询方面的需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委员会经过专家会商研判、把脉问诊后,提出第三方专家的法律建议,供企业参考。
围绕建立机制,县法学会建立联席会议、台账管理、信息报送、宣传培训等四个制度,研究园区当月专属网格各成员提交联席会研究审议的事项,规范资料档案,定期上报信息月报,组织宣传培训;明确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开展法律服务、开展法治宣传、开展培训交流、建言咨政五项职责,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员”、企业职工“倾听员”、法治教育“宣传员”、法治课堂“讲师员”、把脉问诊“参谋员”;通过日常“坐诊”、预约“就诊”、个性“巡诊”、电话“听诊”、定点“义诊”、集体“会诊”“六诊”形式,为企业及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定分止争等服务。
围绕融入专属网格,县法学会将园区工作站与专属网格“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相融合,将园区119个企业划分为3个小网格,专属网格长由法学会工作站站长兼任,每个小网格由1个党小组(党支部)+1名网格员+若干名联户长组成网格、联户管理架构。联户长由邻近的10户企业当中1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保安担任联户长,组织联户体内的会员进网格服务、保安开展联合巡访、治安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
创新发展的有益尝试
一组数字说明了丹寨县法学会创新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自2020年以来,丹寨县法学会金钟经济开发区工作站人员共走访企业119家1750余次,发现并协调解决问题90余个;共组织相关单位、人员进企业开展法治宣传70余场,解答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工作站、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委员会共参与园区重点项目决策100余次,参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件;会员在网格共办理法律援助66件,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20余件。
“创建工作站探索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是建设法治贵州的具体行动,是服务全县工作大局、服务园区企业发展的责任担当,更是法学会创新发展的有益尝试。”丹寨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法学会会长肖先钟表示。
肖先钟告诉记者,接下来,丹寨县法学会县乡村三级工作站、园区工作站将全面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及贵州省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法学会建设的若干措施》,把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内容,创新工作机制、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抓住关键环节,为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服务,为人民群众和园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大局,保稳定促发展,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