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以“三治”之水浇开“平安”之花

  三捧“长安杯”、四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现已更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这些都是对黄山市在基层平安建设、社会治理方面所做努力的肯定。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在自治、法治、德治方面全面推进,坚持三管齐下、共创共建,为建设和谐有序的美好社会提供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黄山经验”。


  兴法利民促发展

  面对社会发展与民众对法治建设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黄山市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不断提升该市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为城市发展和群众福祉注入强劲动力。

  黄山市先后制定《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黄山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黄山市河湖长制规定》等地方性法规11部、地方政府规章7部,同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公众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具有黄山特色的地方立法体系。

  黄山市适时推出“普法责任清单”,明确全市56家市直和驻市单位、各区县党委政府等普法责任单位的重点普法内容、普法对象和任务清单,涵盖学习法律法规、党章党规等重点内容,通过普法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法律知识有奖问答等形式,在提高普法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打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如黄山市司法局的“3+”(“政策+引导”“服务+宣传”“虚拟+实体”)、市各级法院的“快立、快审、快执”等。

  该市还积极完善“随时办”,建成“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承诺服务事项办结时限压减至1.23个工作日;推行“预约办”,涉及1057项,平均精简申请材料7.9份,压缩办理时限10.5个工作日;推深“就近办”,全市105个乡镇(街道)745个村(社区)实现基层为民服务中心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100%全覆盖;创新“异地办”,推出跨省(皖浙闽赣)通办高频服务事项101个,在全省率先实现96类户政事项全程网办,开通长三角地区户口网上迁移等业务;开展“明白办”,清理调整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保留117项,规范24项,取消3项。


  春风化雨润民风

  发挥群众力量,破解群众难题。黄山市以德治促民安,以民安促和谐,持续打造“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室、“姚顺武综治工作室”等“乡贤+”治理模式,推动乡贤文化进厅堂、进礼堂、进课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使全市人民见贤思齐。

  “咱退一步想,虽说你们是无心之过,可伤是在人家身上,这不是小事!”近日,调解员按照“听、理、劝、借、退、和”六步走,循循善诱,好好规劝,迅速解决一起村民意外受伤事件。2019年以来,黄山市黟县公安局西递派出所运用“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共调解矛盾纠纷120多起,调解成功率99.3%,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辖区秩序好”,维护了社会治安和谐稳定大局。

  “都说养儿防老,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你们兄弟姐妹要想让下一辈孝敬你们,就要尽好为人子女的责任,给小的做好榜样。”在歙县深渡镇的“姚顺武综治工作室”,姚顺武入情入理的一番话成功化解一起赡养纠纷。“姚顺武综治工作室”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1+5”(人大代表+综治、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工作格局,成功调解辖区及周边纠纷26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9%,有效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化解在基层。

  截至目前,歙县28个乡镇已选出乡贤500余名,80多个村成立乡贤协理会,设立专门活动场所,制定乡贤理事规则,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比如,富堨镇成立“九如说理工作室”暨“乡贤+律师工作室”,溪头镇成立“正谊”乡贤协理会等,“乡贤+”工程在全县推开、全市推广,汇聚英才参与社会治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共建共享守家园

  在黄山市屯溪区黎阳街社区,总能看到一些身穿红背心的身影,向小区居民发放宣传单,讲解文明新风新知识。这些人来自一支平均年龄60岁的队伍,她们有个很接地气的名字——“平安大妈”。2019年,社区把一群退休后热心社会公益、具有奉献精神、有一定社会服务技能的中老年妇女组织起来,建立一支平安志愿者队伍,让她们参与到各项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当中去。

  “平安大妈”参与的活动由最初简单的打扫卫生,到现在的政策宣传、文明劝导、隐患排查、矛盾调解、爱心服务等几十项,队伍也从最早的十几人发展到如今的2000余人,覆盖屯溪区16个社区、4个村和3个社会组织。截至目前,“平安大妈”累计开展各类平安宣传活动3000余场次、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提醒1500余次、上门疏导化解邻里纠纷820余起。

  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还有一群“宝妈”挺身而出做义警,“孩子上学后,我们闲在家里也没事干,真希望能参加志愿服务,帮他们分担。”汤口镇居民张洁真诚地说。身穿蓝色马甲的她们,协助景区交警引导车辆有序停放,耐心组织人员有序登记、采样,民警与义警并肩作战,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广大市民踊跃自治,不仅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也吸引越来越多具备社会服务技能的志愿者加入队伍,形成群防群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平安黄山建设,关系人民群众的安全、安稳、安定。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同频共振,丰富着黄山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让黄山市的“平安”之花枝繁叶茂,成为既有颜值又有故事的安居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