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封签”应成餐饮行业标配

  4月1日,《网络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在北京正式实施,该《规范》规定了通过网络提供餐饮服务过程中餐饮安全管理的一般要求、平台管理、供餐要求和配送要求,覆盖了网络餐饮服务的各个环节。其中“外卖封签”备受关注。新规要求,外卖商家应使用外卖包装封签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装袋等密封方式,封签、外包装袋口在开启后应无法复原。(4月7日中国经济网)

  打包好的食品容器应封盖或封口,使用外卖包装封签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装袋等密封方式;在配送过程中,不应打开食品外包装,发生食品污染应终止配送……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网络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一系列针对外卖的新规已从4月1日开始实施。小小一张封签,为外卖加装一把“安全锁”,是保障外卖餐饮安全的有效之举。

  一直以来,餐饮食品从商户到消费者手中的中间环节怎样监管是个难题。北京市的《网络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对于商户、消费者、外卖平台等多方关心的热点都作出回应,覆盖网络餐饮服务的各个环节,包括餐饮安全管理的一般要求、平台管理、供餐要求和配送要求等,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外送食品打包应使用开启后无法复原的封签或一次性外包装袋”,令人称赞和叫好。

  事实上,“外卖封签”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确保外卖在配送中不受污染,也是对商家和配送人员的规范,督促他们切实履行对消费者的安全承诺,守护好食品安全的闸门。实际中,网络餐饮安全涉及源头制作、中途配送等多个环节,其中配送环节的安全备受消费者关注。以往,曾有外卖人员出于各种原因污染配送食品,尽管肇事者最终都受到了处罚,但由此也反映出确保外卖食品安全,既要有事后的严厉惩戒,更要在前端堵住各种漏洞。

  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提升外卖餐饮食品安全质量,需要更多的创新举措,需要你我的共同参与和监督。外卖行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新消费趋势凸显,行业覆盖内容更加丰富多元,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44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25亿,占网民整体的52.7%。在餐饮外卖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用政策和规范强制外卖行业履行好全链条食品安全责任,既能有效防止外卖食品在配送途中被人为污染,降低潜在的污染风险,还能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有效降低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对餐饮外卖使用的封签进行规范,是对消费者和商户都安装了“安全锁”,保护消费者的同时也确保了餐饮商户的服务质量和声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网络餐饮对于拉动餐饮企业稳定增长起着积极作用,与百姓生活也息息相关。“外卖封签”目前已在全国多个省市施行,取得了积极效果。各地监管部门要以“外卖封签”为切入点,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要加强食品安全依法治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职业化检查员队伍,提高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