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提档升级
本报讯(记者王琪钧 □吴灿东) 近日,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安徽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省内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实施意见》着力均衡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加强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进一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法律援助覆盖面不断扩大,将涉及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环境污染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将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提高到本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倍以上,使法律援助覆盖人群逐步拓展至低收入群体。
此外,安徽持续开展“法律服务进万企”主题帮扶活动,与“万所联万会”“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仲裁等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律师代理知识产权案件4325件,仲裁机构办理知识产权仲裁案件66件。在保障覆盖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要求,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经费保障,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强科技保障,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与科技创新手段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数据信息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互联互通、共建共用。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健全管理机制,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以开展人民群众公共法律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双提升”活动为载体,统筹推进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已建成省、市、县、乡镇(街道)、村(居)五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15579个,建成全业务、全天候的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安徽法律服务网。2019年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共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解答15.9万人次,12348热线平台接受咨询33.7万人次,网络平台办理业务0.9万件。线上线下优势互补,把优质法律服务主动送到群众身边。
据了解,近年来,安徽省着力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全省办理法律援助民生工程9.46万件,刑事法律援助案件4.04万件。开展“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维权活动,开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普查与体检,为2.89万名农民工讨薪10.8亿元。人民调解工作同样卓有成效。2019年开展“大排查、早调解、护稳定、迎国庆”专项活动,全省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纠纷58.2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