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出台指导意见推进包容审慎监管 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本报讯(记者陈创中 通讯员文芳芳)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包容审慎监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新型监管方式,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制定包容审慎监管措施,推动落实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涉企‘综合查一次’,推行非现场监管等制度,明确防止‘一刀切’执法有关指引,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有利于增强广大市场主体和群众获得感,为推动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广东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旭东介绍。

  《意见》从依法全面规范履行法定职责,完善与创新创造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坚持综合施策、防止“一刀切”执法,加强执法监督等方面列出了一系列创新性亮点措施。

  在依法全面规范履行法定职责方面,《意见》明确,加强日常执法监管和重点领域监管职责,严禁面临督察问责时运动式执法;全面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作出清理整顿、专项整治等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前,应当进行合法性审核以及在行政补偿、行政赔偿、行政调解等工作中听取政府法律顾问或者公职律师意见。

  在完善与创新创造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方式方面,《意见》要求,推行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制度,扩大清单制定类型范围,制定免强制清单、要求按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名称编制,推动清单信息化落地;在落实“综合查一次”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立涉企“综合查一次”清单制度,明确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实行涉企“综合查一次”企业清单,明确检查计划等具体措施、要求,防止“综合查一次”制度流于形式;探索执法“观察期”制度,加强观察期内适用柔性执法方式指导;积极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打造疫情常态化下监管新模式,对非现场执法难以有效监管的要及时开展现场执法;依托省、市两级政务大数据中心,统一归集、共享“信用广东”、“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两平台”等行政执法综合数据。

  在坚持综合施策、防止“一刀切”执法方面,《意见》提出,行政执法主体要充分利用“两平台”办案优势,全过程留痕管理执法活动;完善执法评估纠错机制,对特定时间、场合频发且未有效治理的违法案件或者受到舆论普遍关注的执法现象,行政执法主体应当及时评估执法措施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公平性,改进和调整执法措施,并严格落实报告制度,实行有错必纠。

  在加强执法监督方面,《意见》要求建成省市县镇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规范罚没财物管理,严禁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罚没收入不得同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考核、考评直接或者变相挂钩,切实防范逐利式执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因政府失信导致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受损的要依法赔偿,防止“新官不理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