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网络餐饮安全隐患需形成监管合力

“幽灵外卖”屡禁不止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于峰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改善外卖食品安全助力行业发展的建议”。2021年,于峰在辽宁大连、旅顺做了3个多月的外卖员,发现外卖行业存在一些“幽灵外卖”,他们没有营业执照,没有餐饮服务许可证,也没有实体店,却能通过外卖点餐平台出售外卖,存在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近年来,随着线上餐饮行业的兴起,外卖食品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增多。而与实体餐饮店相比,“幽灵外卖”对食品安全的威胁更大。如何规范网络餐饮,解决外卖食品安全隐患,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幽灵外卖”屡屡现身

  肖洛(化名)是一个在河南郑州某城中村租房的外来打工者。他租房所在地方,道路狭窄曲折,但因为房租相对便宜,外来人口有数万人之多。有一天,肖洛发现,一对年轻夫妻在他居住的楼下开了一家餐饮店。

  这家餐饮店的大门后面就是厨房,墙壁乌黑,没有任何通风防火设施,不见堂食的客人,穿着送餐制服的外卖小哥却经常出入。隔着一条马路,就是繁华的写字楼商圈,这家外卖小店的订单,多数来自城中村内的打工者和对面写字楼的白领们。这家藏身在城中村的“幽灵外卖”,没有营业执照,更没有餐饮服务许可证,却生意火爆。因为看到这家店的卫生条件,肖洛一度患上“外卖恐惧症”。

  在某外卖点餐平台,记者以商家的名义申请开店。注册流程显示,首先需要进行手机验证登录,根据平台提示,商家需要上传有完整门匾、门框的门脸照片;需要真实反映用餐环境的店内照片;需要有店铺特色、可吸引更多用户点餐的商户LOGO;需清晰展示人物五官和身份证文字信息的个人证件,以及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等相关证件。提交申请后,会有市场经理线下审核店铺信息,确认无问题后,市场经理会线上提交资质审核信息,在提交后的24小时内给出审核结果。

  按照这家外卖点餐平台提供的注册流程,应该不会存在有名无实的“幽灵外卖”现象。但是,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幽灵外卖”却屡屡现身,带来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消费者和监管者,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行业自身的发展。


  “幽灵外卖”游荡在灰色地带

  既然外卖点餐平台在注册流程上已经设置了屏障,为何“幽灵外卖”多年来屡禁不止?

  多年从事餐饮经营的周涛(化名)告诉记者,近年来,外卖点餐平台的管理逐步规范和完善,以前经常有人上门想要挂靠他的餐饮店做外卖点餐,现在基本没有人来问。然而,如果一家餐饮店没有在某家外卖点餐平台上注册过,别有用心之人就有可能利用这家店的照片和营业执照申请入驻外卖平台。

  记者以“代开外卖店”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有多家公司从事代开外卖店服务。

  周涛表示,这些在网络上发布代开外卖店信息的广告者,一些是利用虚假照片,套用他人证件,偷拍实体店图片进行修改,帮助客户提交开店申请,也有一些声称可以代开餐饮外卖店的广告,纯粹是为了骗钱,骗子往往以“先把店开好,再付款”为诱饵,当客户按照要求提供了身份证、电话、地址等信息后,店铺往往刚开几天就会显示此店铺无效并被关店。

  河南工业大学粮食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穆中杰对本社记者表示,网络餐饮行业已经不止一次遭遇过信任危机,如订单配送问题、外卖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不正当竞争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尤其是食品安全难以保证,一直以来都是网络餐饮服务长期存在的问题。目前,除法律法规外,用于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的有《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多个部门规章。而且多个省份也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如《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等。可以说,已经基本构建起了网络餐饮监管体系。但“幽灵外卖”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层面,一是违法成本低,二是监管仍存在漏洞。


  杜绝“幽灵外卖”需形成监管合力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音江告诉记者,外卖行业的兴起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以食为天,只有确保餐饮提供方供应安全、健康的外卖食品,才能促进该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消费者通过网络订餐,主要是通过平台上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资料了解饭店情况,不能看到饭店的更多真实情况,更不可能辨别其销售的食品是否卫生安全。再加上网络餐饮行业的可变因素较多,面广量大,“幽灵外卖”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

  陈音江认为,“幽灵外卖”之所以屡禁不止,首要原因在于平台失职,一些平台经营者一味注重快速扩张发展,社会责任感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在审查把关上让一些没有实体店的“黑餐馆”乘虚而入;其次,网络餐饮经营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和跨地域性等特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发现难、调查取证难、有效查处难等问题,在监管上存在客观难度,市场监管、公安、通信管理等部门未形成一套快速、高效的沟通、协查与会商机制,事中监管也往往没有形成权责清晰的齐抓共管局面;另外,违法成本较低,无论是根据《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还是《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的规定,相关部门对外卖平台的处罚金额最高不超过20万元,这与网络餐饮平台巨大的交易额相比是“九牛一毛”,很难对外卖平台形成有效的震慑。

  确保网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需要平台依法依规开展审查登记、信息记录、抽查监测等;监管部门形成信息共享的联动机制;消费者提高警惕性和消费维权意识。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合力构建社会共治体系。

  随着互联网以及餐饮业的不断发展,外卖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依赖的生活方式。技术诞生的初衷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外卖平台帮助消费者与商家打破时空限制,构建起高效连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美味快捷的食物。与此同时,也要时刻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确保外卖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