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汾阳法学会出实招促进社会治理助推平安建设
“三位一体”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难题
——山西汾阳法学会出实招促进社会治理助推平安建设
“万万没想到,还有人愿意代理我们的信访事项。”拿到已拖欠20多年的劳动经济补偿款时,山西省汾阳市公安局各镇派出所原联防队员高会峰情绪有些激动。
高会峰口中的代理信访事项,源自汾阳市“三位一体”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难题工作机制。这是汾阳市法学会积极贯彻落实吕梁市法学会提出开展“两为三服务”,即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解难题;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政法委工作,服务社会工作的创新举措之一。
汾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王瀚东介绍,“三位一体”是指汾阳市法学会与市涉法涉诉信访服务中心、市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室,一套人马,合署办公,资源共享,职能互补,工作联动,共同解决信访疑难问题,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在涉法涉诉信访矛盾纠纷化解中,法学会重点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参与案件评查研判、提供法律服务等工作;涉法涉诉信访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案件受理、评查、协调、化解、反馈、救助等具体工作;政法委执法监督室,主要负责交办督办、落实整改、责任查纠等工作。
据了解,自2012年成立以来,汾阳市法学会依托“三位一体”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难题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服务法治实践,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解难题,服务党委政府,服务政法工作,服务人民群众,已形成了汾阳特色的成功经验。
积极服务法治实践 组织专家学者建章立制
“多亏‘信访事项代理’,我才拿到了执行款。如果没有它,还不知道要再等多少年。”2018年,拿到儿子的民事赔偿款后,汾阳市冀村镇仁岩村村民郝俊珍激动地流下眼泪。
2011年,郝俊珍的儿子在山西省祁县打工时因交通事故致死,法院判决民事赔偿18余万元,但迟迟执行不到位。为此,郝俊珍多次前往祁县、晋中、太原向有关部门反映。一次偶然的机会,郝俊珍听说汾阳市法学会办公处可代理信访事项,遂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了过去。
这一次,郝俊珍不但很快追回了儿子的民事赔偿款,还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现在每逢身边有人遇到难事、糟心事,郝俊珍总会第一时间推荐大家找汾阳市法学会。
王瀚东介绍,2011年,鉴于当时信访形势,汾阳市委政法委从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信访局等单位抽调13名业务骨干,牵头成立了汾阳市涉法涉诉信访服务中心。汾阳市法学会成立后,与该中心、汾阳市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室联合建立信访事项代理机制。
该机制依据《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等文件,依法受理群众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并与信访群众签订“信访代理协议”。
按照协议,群众信访事项一经受理,在规定办理期限内,不得再向其他部门上访、申诉,否则,视为违约。同时,还建立信访事项评查机制、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信访申诉机制、信访问题源头预防工作机制、信访问题责任倒查机制等,从制度机制上确保该工作有序推进。
王瀚东表示,该工作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其中,汾阳市法学会组织专家学者承担建章立制工作,先后制定了《汾阳市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暂行办法》《汾阳市涉法涉诉信访事项终结办法》《汾阳市涉法涉诉信访当事人稳控办法》《汾阳市司法救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在工作中发挥了较好作用。
开展重点课题研究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办难案不辱使命,扬正气真情感人”。2021年冬天,汾阳市阳城镇田屯村村民孙爱玲给汾阳市“三位一体”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难题工作机制合署办公地送来一面锦旗。
因违法拆除孙爱玲的私人建筑物,田屯村委会被汾阳市人民法院判决赔偿经济损失4万多元,但因种种缘故执行困难。这使孙爱玲走上信访路。汾阳市涉法涉诉信访服务中心接案后,经过多次实地调查、协调沟通,形成结论性意见。最终,阳城镇划拔款项,案结事了。
从事涉法涉诉信访矛盾纠纷化解10多年的汾阳市涉法涉诉信访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孟海青说:“2011年前后,我们经手的信访案件中70%属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起来难度很大。‘三位一体’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难题工作机制建立后,这种情况日渐改观。”
孟海青介绍,汾阳市涉法涉诉信访服务中心成立的2011年,受理涉法涉诉及重点信访事项57起,其中有34起当年息诉罢访。2012年,受理涉法涉诉及重点信访事项98起,达到高峰,当年结案26起。经过这些年的工作,2020年,汾阳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大幅下降,全市仅有12起案件。
孟海青表示,这与汾阳市法学会积极组织会员加强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等重点课题研究关系密切。如有会员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撰写的论文《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获2015年第八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优秀奖;“依法规范信访秩序研究”项目被列入2020年山西省法学会重点研究课题,其中总结归纳的“7788”工作法亮点纷呈。
何为“7788”工作法?王瀚东介绍:
一是7项评查内容。具体评查分为两个方面:信访诉求评查是不是有法律依据、是不是有政策规定、是不是合情合理、是不是要求过高、是不是认识有误、是不是生活困难、是不是有非访行为;办案单位评查是不是程序合法、是不是实体公正、是不是事实清楚、是不是证据充分、是不是卷宗材料规范、是不是廉洁办案、是不是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
二是7种监督方式。利用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职能,采取执法检查、执法巡查、案件评查、案件督办、案件协调、重大事项报备和执法质量考评7种方式对评查案件进行监督办理。
三是8个办理流程。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办理工作,实行流程管理,即立案受理、评查代理、集中研判、协调化解、交办督办、组织听证、律师代理、司法救助。
四是8条结案标准。制定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结案标准,彻底解决了程序空转和缠访闹访问题,即有法律依据的依法解决到位,有政策规定的结合实际解决到位,合情合理的酌情解决到位,要求过高的合理部分解决到位,认识有误的教育疏导到位,有违法行为的依法处理到位,生活困难的司法救助到位,存在过错和瑕疵的纠正弥补到位。
“对办理不到位的,运用通报批评、诫勉谈话、黄牌警告、挂牌督办、一票否决等综治手段进行处理。”王瀚东说,在“三位一体”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难题工作机制中,汾阳市法学会、市涉法涉诉信访服务中心、市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室,职责清晰,分工明确,注重互动。
此外,除积极开展群众信访中反映突出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农村土地流转、民间借贷、劳动用工等课题研究外,汾阳市法学会还利用省、市、县三级法学会的法律专业和平台优势,协调联动,组织专家学者、法学会会员共同就解决典型案例贡献智慧,为市委市政府提供解决信访问题的法律依据和创新思路。比如,2020年汾阳市法学会提请山西省法学会、吕梁市法学会共同研究,帮助一高校解决了一起学生在校意外死亡纠纷。
“为市委市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愁,为政法部门化难,为社会稳定出力,这是我们不变的价值追求。”王瀚东说,汾阳市法学会不断发挥专业优势,目前还提出了解决信访问题“四个坚持”法治理念,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和结果检验相统一;坚持依法治访,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解决信访问题。
据悉,截至2021年底,汾阳市法学会参与“三位一体”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难题工作,已受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和汾阳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点信访案件481件,且全部办结,实现动态清零;办理司法救助案件324件,救助金额达752.57万元,全部息诉罢访、案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