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宋纪蓉委员

加强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保护利用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故宫文物医院院长宋纪蓉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保护利用”的建议。

  这份建议源于去年的一次视察所得。2021年5月12日-18日,宋纪蓉参加了全国政协“学习百年党史,增进‘四个认同’”党外委员视察团,走进瑞金、于都、遵义等地红色遗址和革命纪念馆,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聆听红军后代讲述革命故事。

  在参观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时,宋纪蓉发现由于经费紧张、文物保护修复人才缺乏,当地革命文物展示环境不够科学。其中一件文物是老红军曾光华穿过的羊皮袄,被后代捐赠给纪念馆收藏展示。“这件革命文物属有机质文物,需要恒温恒湿和冷光源的展示条件。”宋纪蓉告诉记者,因为现有的展柜不具备相关条件,随着温度的升高,在皮毛蛋白质上易产生大量有害微生物,不利于文物的长期保存。另外一些文物是由苏区中央政府签批的过路条、土地税收据等纸质革命文物,也属于有机质文物,但纪念馆现有展示环境均不能满足革命文物的科学保护和传承。此外,她还了解到,部分红色老区目前民间收藏的革命文物较多,但保管条件达不到标准,专门博物馆展示文物较少,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对于部分革命文物这样的展示环境和保管条件,宋纪蓉深感忧虑。她认为,要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必须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保护利用。为此,宋纪蓉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革命文物抢救性保护修复的资金支持,重点扶持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红色资源博物馆、纪念馆。由国家主管部门设立革命文物征集经费,把散落在民间收藏的革命文物征集到博物馆和纪念馆里,更加完善地保护修复。在全国范围建立健全革命文物管理机构,统一指导革命文物的征集、保护、修复、展示,以及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保护利用人才的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