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重拳依法治理“食金之风”
“食金之风”近几年再度流行,食品点缀上金箔金粉后往往“身价倍增”。据相关媒体调查发现,一款平时售价5元的冰淇淋配上几片金箔后就卖到58元,一块覆盖薄薄一层金箔的巧克力甚至可以卖到12万元,还有售价高达14万元的金箔冰淇淋。(2月22日《北京青年报》)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出现许多添加金箔金粉的食品,如酒类、糕点、糖果、茶、西餐、调味品等,这些食品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而“食用金箔健康养生、美容养颜”等概念也被商家炒作。在一些网络平台上评论、分享或推荐金银箔粉食品的视频或图文中,“颜值很高”“视觉震撼”“奢华”等字样尤为醒目,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的追捧。
金银箔粉作为添加剂添加食品无法律依据。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海关总署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的通知》,强调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金银箔粉不是食品添加剂,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经营,要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虚假宣传金银箔粉可食用、进口含金银箔粉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早在2001年5月,原卫生部法监司就对某地卫生部门关于“金箔酒卫生监督有关问题的请示”进行批复,其中明确表示,“金箔既不是酒类食品的生产原料,也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应当禁止将金箔加入食品中。”但多年来,“金箔食品”依然大行其道,商家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是迎合消费者食金延年益寿、彰显身份、猎奇等心理,其本质是迎合奢靡风气搞怪味营销。
金箔对于人体的好处尚没有足够的科学研究证据,金不是人体必需元素,食用金银箔粉对人体无益。但是,在一些商家鼓吹“金银箔粉具有保健功能和治疗功效”的诱导下,部分消费者出于保健目的开始选择食用金银箔粉食品,甚至期盼“食金延年益寿”。怪癖的食金心理助长了奢靡风气,与全社会倡导的勤俭节约之风背道而驰。
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每个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对“食金之风”下猛药出重拳依法治理。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将金银箔粉纳入食品添加剂,明确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经营。这从根子上否定了含金银箔粉食品的合法性,厘清了长期流行的伪科学的“食金有益”观。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相关违法行为一经查实,一律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以最严厉的处罚夯实食品安全基石。要督促网络交易平台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平台内经营者资质审核,严禁平台内经营者销售含金银箔粉食品。要严厉打击以食品添加金银箔粉为噱头宣扬奢靡享乐、拜金主义等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广告宣传行为,依法从严查处宣传食品中添加金银箔粉具有保健功能、治疗功效等虚假违法广告。
良好的科学素养可以为身体健康提供有力支撑。遏制“食金之风”,相关部门除了要加强监管、严格执法,还要加强科普宣传、开展健康常识解读,加强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教育,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适时发布消费提示,倡导科学理性消费,帮助消费者消除“食金有益健康”的误区,为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净化市场消费环境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