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晋中市检察机关:持之以恒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宣传
本报讯(□张彬 李建芳 贾娜 郭奕彤) 山西省晋中市是革命老区,革命遗址、英烈纪念设施、红色印记遍布全市。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晋中市检察机关持之以恒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宣传,让正确党史观更深入、更广泛地树立起来,让正史成为社会共识,教育党员干部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检察机关集体一等功”……晋中市人民检察院前行的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打造“初心课堂”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晋中市检察机关精心打造“四个课堂”,即党课课堂、行走课堂、案例课堂、互动课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富矿”,让红色基因滋养传承。通过聆听《我讲太行抗战》党史讲座、开展“重温红色经典、讲好左权故事”读书班活动、举办《奋斗的旋律》音乐党课、开展庆祝建党百年经典诵读、唱响经典红歌等系列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深入人心。左权县人民检察院把学习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搬入红色教育基地;和顺县人民检察院在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党史教育搬入了“实境课堂”,感受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升华理想信念。
晋中市检察机关还选树了白永兰、王晓俊等检察英模为榜样,通过宣讲她们在急难险重面前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奋斗故事,让太行精神落地落实。同时,开展了“快问快答”等群众性互考互学共提升活动,开展深入研讨,汲取奋进力量。
发挥检察职能参与社会治理
检察长巡访是晋中首创的工作机制,既是将人民立场落在检察监督办案的创新之举,也是将法律监督职能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通过检察长巡访、召开公开听证会,解开了177名农民工多年的“心结”,推进了党委政府妥善解决重点难点信访问题。
在红色基因的引领下,全市检察机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左权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支持起诉案中,曹某等28名农民工被拖欠薪资问题始终牵动着检察官的心。办案检察官接到申请后,迅速启动弱势群体维权“绿色通道”,作出支持起诉决定。庭审中,承办检察官积极配合主审法官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李某同意支付欠薪。
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公益诉讼
左权县杨家庄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有着9年兵工史的红色文化之村,也是左权县进行搬迁、拆除的32个脱贫攻坚整体搬迁村之一。晋中市检察院向左权县文化和旅游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该局立即制定有效保护措施,消除该处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的灭失风险;同时积极履行职责,申报该处不可移动文物为文物保护单位。因检察机关的积极介入,这处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并获得700多万元专项资金。该案入选全国检察机关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