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司法行政系统连续25年实现监管安全稳定目标

  截至2021年12月31日24时,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监管场所实现连续25年监管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连续26年行程200余万公里遣送安全无事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监所“零疫情”、民警职工和罪犯戒毒人员“零感染”的“双零”阶段性成果。这是记者从2022年1月1日凌晨举办的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立足新起点 建功新时代”2022“零点报告”行动上获悉的。

  25年来,首都监狱戒毒系统立足首都安全稳定大局,不断筑牢安全防范体系;立足“向社会回送守法公民”,不断提高改造戒治质量;立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立足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建设,全力打造忠诚铁军。首都监狱戒毒系统用坚守诠释忠诚、用汗水践行使命、用奉献保障平安,为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和更高水平的平安北京作出积极贡献。


  小监区事关首都大安全

  首都监狱戒毒系统时刻强化首都意识、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建立并运行以安全教育、防范责任、现场管控、联防联控为主要内容的监管安全长效工作机制,深化与公安、武警“反恐维稳协作”“三共八联”机制,13所押犯监狱建立驻监警务工作站,13个监所指挥中心与“天网工程”完成对接,各监狱建立特警队、戒毒场所成立警戒队,监所安全维稳和应急处突能力有效提升。

  强化内部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行罪犯狱内物品定置化、可持有物品清单化、可接触物品“塑化、钢化、钝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强化重点人管控,加强离监所就医管理,实现了监所安全管理由“粗放型、突击型”向“精细型、常态型”转变。

  大力推进监所安全防范信息化建设,移动警务、狱外可视化指挥、“狱付宝”等10余个应用项目在全国领先,8个监所获评司法部智慧监狱、智慧戒毒所,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联防一体、内部管理外部协作结合、预警预测预判同步、打防管控机制健全的工作格局,为确保监所持续安全筑牢坚实的防范基础。


  向社会回送守法公民

  首都监狱戒毒系统深入开展年度主题教育活动,持续推进新生大讲堂、政治夜讲堂、班组微课堂三级课堂化教育,深入开展“四共”建设、班组建设、个别教育和罪犯确有悔改表现评估试点,建立“4+N”项目改造格局,累计培育开发内视观想、正念防复吸、经史合参等改造戒治项目40余个,挂牌成立全市首家戒毒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深化“四进三服务”戒毒宣传,延伸服务社会职能。

  其中两个强戒所获评司法部全国统一戒毒模式示范所,改造戒治的针对性、实效性显著提升,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保持操守率、三年戒断率均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首都监狱戒毒系统强化民警“直接到场、直接指挥、直接观察、直接记载、直接考核、直接处理”的“六个直接”管理,推行视频下“阳光”执法,建立涵盖指挥决策、党建队建、综合政务、监狱执法、戒毒执法、保障、监督7个子系统、323项制度的监狱戒毒工作制度体系,实现民警执法各个环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深化狱(所)务公开,开设查询平台,编印狱(所)公开手册,每年开展监所开放日活动,建立特邀执法监督员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升执法公信力水平。开展“减假暂”案件排查整治,全面筛查逾13万件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

  加快刑务中心建设,编制《刑务中心工作指南》《刑罚执行制度汇编》,以延庆监狱、潮白监狱、女子监狱为试点单位,建立“三室一庭一中心”,搭建数字审委会、民警执法平台等信息化办案系统,推行集中办案模式,有效提升了执法办案质量和规范化水平。


  全力打造忠诚铁军

  首都监狱戒毒系统始终坚持政治建警、文化育警、素质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把队伍建设作为监所安全的根基,立足目标,建立从警30周年、40周年荣誉纪念和荣誉退休制度,评选表彰四届50名“首都监狱戒毒卫士”,推进政治警营、文化警营、法治警营、智慧警营、纪律警营“五大警营”建设;以专家型民警队伍为支点,以业务培训、岗位练兵为抓手,大力加强队伍能力素质培训,提升民警改造戒治和维护安全的能力。

  全局先后3次被司法部授予集体一等功,3名民警分别当选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2人入选中央政法委“全国教育转化专家能手库”。近五年来,全局共有151个集体、359名个人荣获上级表彰奖励和荣誉称号,26名同志获评“全国监狱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先进个人”,共同构筑起维护监所安全的铜墙铁壁,为维护监所安全提供了坚强的队伍保障。

  活动中,北京市委政法委宣布对北京市监狱(戒毒)管理局给予通报表扬的决定;参会领导向从警30年、40年干警代表、首都监狱戒毒卫士颁发证书。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志强,北京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亓延军等参加此次“零点报告”行动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