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青岛中院积极推动知识产权纠纷诉前化解
本报讯(□董楠 通讯员何文婕 吕佼) 近年来,针对知识产权等领域多发易发纠纷,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完善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形成内部和解、协商先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仲裁等非诉方式挺前,诉讼托底的分级化解模式,从加强沟通、扩大队伍、强化对接、注重培训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推动知识产权纠纷源头化解。
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性强,青岛中院与青岛市知识产权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诉非衔接机制,统一类型化纠纷赔偿标准、证据规则等,预防和减少纠纷发生。青岛中院还注意加强与专业调解机构衔接,截至目前,已有青岛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中国(烟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8家调解机构参与青岛中院知识产权纠纷诉前化解工作。律师、知识产权专家、大学或科研机构老师、政协委员、专利代理人等进入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员名单,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协同作用,充实专业调解力量。
青岛中院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作为参与诉源治理、开展分流对接工作的总枢纽,将调解组织、调解员引入调解平台,安排法官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纠纷分流工作,认真把好案件入口关,精准分流。2020年,青岛中院通过平台委派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214件。今年,青岛中院通过平台委派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600件。
青岛中院积极组织知识产权调解专题辅导讲座,为签约知识产权调解组织开展培训。今年,青岛中院为中国(潍坊)知识产权保护中心150余名调解员授课,为青岛市律师协会律师调解中心200余名调解员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