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反诈中心预警劝阻拦截机制显成效
守护市民“钱袋子”
“如果您手机有96110的来电提示,请一定接听,您可能已经身处电信网络诈骗分子设计的骗局中……”年关将至,北京市反诈中心提醒市民不要轻信诈骗电话,保护好个人财产。
近年来,北京市反诈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接听96110电话,解答市民咨询或警情反馈,在反诈中心的涉案银行账户处置室,24小时有人值守,守护市民的“钱袋子”。
将事主从骗局中“唤醒”
许多市民能接到民警的劝阻电话,是因为在北京市反诈中心有一个信息流查控区。从事劝阻拦截工作的人员收到预警线索会第一时间推送给被骗人员所在地派出所,派出所民警随即拨打劝阻电话。
在冒充公检法、客服等类型的诈骗案件中,很多事主一接到诈骗电话就容易被洗脑,甚至听从犯罪分子的指令,将电话号码设置为呼叫转接。
前不久,家住北京市昌平区的游女士接到了一个诈骗电话,同一时刻,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反诈中心也收到预警,一名劝阻员立即拨通她的电话。由于游女士按照诈骗分子的要求将电话进行了呼叫转移,劝阻员第一次拨通的电话竟然被诈骗人员接听了。
北京市反诈中心的劝阻员立即向相关运营商查询,发现该号码已被呼叫转移,通过运营商解除呼叫转移状态后,再次拨打了这个号码。然而,这次接电话的仍然是一名诈骗人员。最初,对方以被害人的口吻与劝阻员进行“博弈”,但很快被识破,面对劝阻员的质问,对方挂断了电话。
随后,劝阻员再次向运营商核实,发现是机主取消呼叫转移后没能立即生效。经过几次尝试,劝阻员终于与机主游女士取得联系。劝阻员赶在游女士完成转账操作之前,及时拦截制止,帮她避免了7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
北京市反诈中心民警王佳表示,一旦遇到这类情况,反诈中心会立即启用与三大电信运营商联动协助机制,由运营商临时封停电话号码,阻断事主接收验证码,以此阻止转账、汇款。
从事反诈工作,就是和骗子展开“抢人大战”。民警们早一秒钟联系到事主,就有可能将其从骗局中“唤醒”,最大限度为事主挽回财产损失。
去年11月10日上午,正在忙碌的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反诈中心民警邹红,突然看到反诈预警平台弹出了一条预警信息。她立即利用反诈中心96110电话拨打这个电话,但是连续拨打几次没有接通,邹红判断这个手机号码的主人正处在被电信诈骗分子控制的状态。
无法联系到事主,邹红根据反诈中心工作流程启动相关程序,并将情况通报给事主所在的万寿寺派出所,“一个学生可能被诈骗,电话联系不上,赶快通过学校查找学生下落。”
很快,社区民警通过校方联系上事主。事主是名学生,他告诉邹红,早上接到一个自称是警察的电话,对方称他涉及一起上海的洗钱案,要求他配合调查,并将电话“转接”到所谓的“上海市公安局”,一名自称上海警察的人与他通话后,让他将身份证照片、银行卡号等信息发给他。其间,诈骗分子反复叮嘱学生不能挂断电话,也不能接听任何电话。就在学生准备操作转账时,民警及时找到他,避免了财产损失。
民警的每一次劝阻都是和诈骗嫌疑人赛跑,必须争分夺秒。
今年4月16日,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刑侦支队反诈中心劝阻员张佳乐接到线索,事主陈女士正在遭遇电信诈骗。可是,张佳乐的劝阻电话却始终打不进去,发的短信也没有回复。
联络不上陈女士,反诈中心民警王珊想尽办法联系到陈女士的家人,经过一番周折,陈女士的电话终于打通了。“我们是丰台分局反诈骗中心,您刚才接到的89000是诈骗电话,不要透露银行卡信息。”
“刚才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警察,说我涉嫌非法入境,需要配合做资金调查。”陈女士急切地说。接到民警电话之前,她正准备将8万元存款转到对方指定账户。
幸运的是,警方及时止损,让事主免于财产损失。不过,遇到被诈骗分子深度洗脑的群众,民警需要迅速找到事主,当面劝阻。
王珊记得,去年8月中旬,她收到一条诈骗预警信息,家住丰台区西罗园小区的周女士正在遭遇电信诈骗,由于电话打不通,她立即通知了属地西罗园派出所,让民警赶到周女士家上门劝阻。“他们在电话里说我涉嫌洗钱,正被警方通缉,还准确说出我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周女士以为自己真的违法了,正思索着是否转账时,听到了民警急切的敲门声。
王珊说,除了从事劝阻拦截工作,他们还注重反诈宣传。近年来,反诈中心民警定期走进社区、学校、商场等场所进行线下反诈宣传,希望提高群众的反诈意识。据统计,丰台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反诈中心自2018年成立以来,每天处理400余条诈骗预警信息,累计劝阻超过10万余人次。
群众反诈三大利器
近年来,随着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和互联网全面融入社会生活,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代表的非接触类网络犯罪成为当前最为突出的犯罪,打击此类网络犯罪更需全民参与。
自2019年11月北京市启用反诈专用号码96110以来,全市预警劝阻工作首次接通率、劝阻成功率均明显提升,平均劝阻时间缩短了近三成。去年共预警劝阻群众46万人次。目前,国务院联席办已在全国推广使用96110为反诈专用号码。
“全民反诈”App是北京市公安局开发的全国首个反诈专用App,被称为反诈神器。该App设置了专门的反诈宣传模块,群众可以随时查看和下载、转发反诈宣传内容,收听收看宣传视频以及犯罪分子的诈骗原声。同时,群众可以通过App全面了解最新诈骗手段伎俩、身边发案情况,利用16大类在线答题测试防骗指数。
该App在运行状态下,还可以随时接收预警提示。“指尖举报”模块方便群众在发现涉及电信网络诈骗线索时及时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举报还会获得积分,未来将可以兑换奖品。
今年以来,北京市公安局推进“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工作,在全市建立起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预警劝阻体系。反诈民警手机上都安装了96110反诈软件,7×24小时工作,只要软件上有信息线索推送,他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劝阻拦截。
另外,北京市反诈中心编辑印发的《心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手册》,被群众称为“反诈宝典”。该手册收录了当前高发的16类诈骗手段的真实案例,并按照发案数量排序。每个案例附有骗术揭秘、话术关键点和易被骗人群三大板块,全面揭露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提示提醒重点群体防止上当受骗。
目前,北京市反诈中心将冒充公检法机关诈骗、“杀猪盘”、贷款、冒充客服、刷单等突出类案作为主攻方向,通过96110反诈专用号码发送提示短信、拨打电话等方式开展劝阻工作,同时集中打击为诈骗犯罪团伙传播犯罪方法、提供技术支持的黑灰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