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需加强基层领导力建设

  近年来,我国基层社会治理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明显进步,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但是,基层社会治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治理的任务还比较艰巨,在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的进程中,基层领导力建设成为进一步提高完善的重点工作之一。

  基层领导力建设是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基层党建工作蓬勃开展,为基层领导力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同时,基层领导力建设的好坏,也可以作为评价基层党建是否做好了的重要检验指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基层领导力提高了,各项工作都会随之改进和提升。


  基层领导力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关乎政令畅通。对于基层治理,中央和有关部委都有明确具体的政策要求和法律规章,各省市自治区也有一系列本地的法规。基层工作做得好,最基本的是能贯彻中央的大政方针。基层很多问题的发生,是政令不畅造成的,有的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故意不为,或者挑一些于我有用的规定去执行,不利的就扔一边;有的是能力不足,分析不透解决不了各类矛盾。

  其次关乎创新发展。如果基层领导不能自觉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就不能把握新理念、新思想、新科技、新方法。特别是在基层实践不断深入,各方面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的情况下,要把中央精神与基层实际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提出本地区本单位创新发展的新思路,这就要求切实加强基层领导力建设。

  最后是关乎长治久安。把基层领导力建设好,关乎各个方面载体作用能不能发挥好,而基层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水准,取决于基层领导力的高低。


  基层领导力建设的主要工作

  纯洁队伍,补充人才。组织建设是基础建设,基层领导岗位上选择称职的人选,让那些政治上强,有智慧,敢担当的人才走上领导岗位,才能真正加强党在基层的领导,地方才会安定,各项事业才会因为有了坚强的组织保障而得到发展。

  提高素质。各种组织措施到位后,就要实施严格的培训教育。培训要根据基层和岗位的需要,要针对被培训者素质的缺项或短板,不能用上大课的办法搞一刀切的灌输。培训要每年进行,内容也不应一样,要根据实践的深入、不断遇到的新问题来展开,每次培训明确主题,让大家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

  改进作风。基层干部身居百姓之中,要把人民群众的困难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一定要摆正自己与群众的位置,只有心与群众连在一起才是真正打成一片,有了这样的定位就会从根本上解决作风问题,当然这样的初心需要在与群众的交流中不断提升和巩固。

  激励鞭策。基层机关和事业企业单位的党委和组织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干部政绩原则和标准,把努力工作创新发展中犯错与主观违规犯错加以严格区别,利用大数据和电子技术把实绩量化、客观化、公开化,在客观数据的基础上考核评价干部,对不同绩效的干部给予不同的激励措施。


  基层领导力建设要注意的问题

  选好一把手。基层要治理好,要做的工作很多,最重要的是领导班子建设,而领导班子建设的关键在选好一把手。选好各个方面的一把手,基层治理就有了保障。要放开视野,拓宽渠道,在优秀干部中比较和选择,确保岗位适配度,要善于宏观战略思维,要有驾驭复杂人事关系的能力,要有破解各种难题的勇气和智慧。

  注意提升初心。基层领导力建设应从提升初心的过程中寻求领导力的源泉。应要求并引导基层领导者不断提高初心的纯正度,自觉地舍弃个人私心和不当利益。

  强化担当作为。基层领导面对的事情大体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杂难实近。“杂”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难”是好多事情不好用现成的规章去套办;“实”是没有那么多空议论,大多是关乎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近”是问题随时可能摆在面前。这就要求基层领导不仅要敢于担当,还要善于担当,不仅要有能够解决问题的实招,而且要有应急的能力。所以,不管从什么渠道挑选人才,都要找政治业务素质优良、理论与实践能够很好结合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