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法院通报“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果

  本报讯(记者陈和秋) 日前,北京金融法院召开新闻通报会,发布“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整体工作情况及具体成果成效。

  自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北京金融法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截至目前,落实重点项目的24项举措已经全部完成。通过开办的午间法庭、夜间法庭,已审理案件138件,服务当事人358人次,获得诉讼各方的一致好评。集约送达中心建成以来,累计送达10132次,协助审判庭生成电子文书1117件。通过在立案大厅设立“特殊群体现场立案窗口”,累计接待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280余人次。截至11月底,以电子送达及现场送达方式总计向5712位案件当事人发送廉政监督卡及三个规定告知书、权利清单等。

  该院金融法治普法宣传队深入街道社区、养老中心、学校等10余家单位开展普法活动,开办“融小法课堂”线上普法专栏,与新华社视频部合作推送,阅读量均破百万。建立12345接诉即办快速应答机制,完善12368热线工单回复机制,有效解决群众联系法官难问题。通过立审执协同联动机制,会商各类案件110余件,案件平均审执周期仅62.59天。以个人信息数据保护法出台为契机,调研形成了“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报告。

  截至目前,该院的诉讼服务智能化平台累计服务当事人千余人次。深化“一站式”金融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今年9月成功化解一起标的额为6000万元的新型证券上市保荐合同纠纷,从收案到办结仅36天,为当事人节省诉讼费30余万元。目前,有多起案件已经或者准备进入多元解纷程序,标的额累计超6.8亿元。建立证券查封、扣押、冻结电子平台,积极推进线上协助执法对接机制,共使用系统开展查询、冻结工作30余次,冻结的股票21亿余股。创新涉金融非诉强制执行案件办理机制,将非诉强制执行由“二次申请”变为“一次申请”,已有15件非诉执行案件通过“一次性”申请进入强制执行阶段,审理、执行周期由15天缩短为5天,大大提升审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