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四化”建设点亮乡村振兴法治基色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 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全力推进“设计结构化、载体多元化、服务全时化、创建规范化”建设,为乡村振兴点亮新时代法治基色。
在结构化设计方面,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昌平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牵头实施,组织、宣传、民政、农业农村、司法等部门齐抓共管,推动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乡村法治建设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
昌平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印发《北京市昌平区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昌平实际、全社会合力推进、基层群众满意的涉农法治环境;全区民主法治示范村覆盖率2021年达到20%,2022年达到30%。昌平区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印发《昌平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时间表”“责任田”和“路线图”,助力法治乡村建设工作。
在基层载体方面,昌平全区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2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和536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22个镇(街道)级调委会、538个村级(社区)调委会,直通基层依法治理“末梢神经”,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
回天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东部分中心为“回天行动”提供法治保障,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定制”普法为基层靶向服务。全区586名法律明白人实现村(社区)全覆盖,积极参与基层人民调解与普法工作,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群众参与基层依法治理。唐东彪人民调解工作室、杨清人民调解工作室等纠纷调解的“乡村医院”扎根基层,分流问诊基层矛盾。十三陵镇胡庄社区、北七家镇郑各庄村等法治文艺宣传队加入群众、走进村庄,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根植法治文化。
在惠民服务方面,昌平区541个村(社区)和40家律师事务所签订了《村居法律顾问聘请合同》,村居法律顾问每月到村(社区)开展“顾、讲、询、调、训”等服务,积极参与村规民约修订工作;依托“法治昌平”等载体,定期发布法治宣传信息,及时响应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今年以来,昌平全区组织法律顾问赴村(社区)5200余次,提供村(社区)治理法律意见1200余条,举办讲座155场次,共受理法律咨询40523条,人民调解89条,法律援助29条,通过公共法律服务大数据深度应用与有效调度,为全区群众提供精准、普惠、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为了更好打造法治特色品牌,昌平区对现有5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5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实行严格的动态管理,提升示范创建质量,进一步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利用“12·4”国家宪法日、农民丰收节等时间节点,加大宪法、民法典,特别是涉及征地拆迁、土地承包、婚姻家庭、劳务用工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增强群众守法用法能力。挖掘农耕文化、家风家训的道德内涵,制定村民道德公约等自律规范,重建家训家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