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培训乱象当止
需求井喷之下,红色教育培训变得火热。据天眼查显示,我国目前共有4000多家红色教育相关企业。而受制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健全的管理制度,行业无序化发展倾向明显。某些红色教育培训机构争抢客源,培训模式粗放,甚至变相引导旅游购物,有违红色教育初衷。(8月25日《半月谈》)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红色资源被挖掘利用起来,红色教育培训如火如荼。
然而,当下有些培训机构出现的各种乱象,对红色教育培训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据报道,有的培训机构野蛮生长,鱼龙混杂。有的培训机构变相带学员去旅游景点,组织旅游购物。由于目前缺少管理红色标识的相关规定,红军服、旗帜存在乱用现象。有的学员身穿红军服披衣露怀、浓妆艳抹、抽烟逗乐,很不严肃。不少培训公司在培训过程中还存在娱乐化、庸俗化倾向,落入浮躁甚至戏说的窠臼,产生负面影响。
本来是接受红色教育,结果成了旅游购物、休闲放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有模有样,但实际上已经背离了红色教育的初衷。这种变了味的教育培训,不但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学风,助长形式主义等问题,必须得到纠治。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红色教育培训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应当保持严肃性、庄重性。当前,迫切需要制定完善红色教育培训的相关规定,对培训机构的培训基地、教育培训方式、师资力量等明确具体要求,对教学内容、纪念标识进行统一管理,切实规范红色教育培训运行。要加强培训机构的管理,严把入口关,完善准入机制,确保培训机关办学条件、教育管理等各方面符合教育培训的要求,对不符合办学条件培训机构责令整改或进行清理。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对于教育方式、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的培训机构要予以纠正、处理,切实防止借红色教育培训之名行游山玩水、休闲购物之实。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科学保护。要打造精品展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用史实说话,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要强化教育功能,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导他们从小在心里树立红色理想,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