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司法人周小冬:责任扛在肩头上 行动亮在岗位上
作为一名政法干警,他坚信“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他立志要勤干事干实事。在调解矛盾纠纷、开展“法治讲堂”时,他坚定践行着司法人的职责使命,他就是四川省遂宁市司法局经开区分局局长周小冬。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作为一名新时代政法干警,四川省遂宁市司法局经开区分局(以下简称“经开分局”)局长周小冬深谙其中的道理,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下深水、破难题。在工作中,他走进企业开展“法治讲堂”,进行“法治体检”;对工作辖区内的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让其踊跃增资扩产;他坚持把责任扛在肩头上,把行动亮在岗位上,为所在辖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而作出努力。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二期效应”凸显
5月18日,遂宁经开区四川海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施工工地,现场正在忙碌。四川海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PCB(印制电路板)的科技公司,由于对营商环境很有信心,还于今年4月增资启动了二期建设。“二期投产后,年产值共计能达到4.5亿元。”公司总经理陶应辉说。
在遂宁经开区,像海英公司这样布局发展二期乃至三期项目的企业不在少数。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遂宁经开区59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中,近四成企业的二期项目相继落地,并开花结果。如今遂宁经开区日益优化的法治营商环境,催生“二期效应”涌现,这些成果无一不凝聚着周小冬的心血和智慧。
近些年,周小冬带领经开分局充分发挥依法治区统筹协调功能,努力打破旧有司法行政模式和格局,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提出了“法律服务提质效”“风险防控保稳定”“纠纷化解促和谐”“服务创新引凤凰”“四位一体”的司法服务举措,不断助推园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局已直接调解涉企矛盾纠纷5件,化解5件,成功率100%;受邀请参与调解矛盾纠纷3件,接受咨询100余次;组织机关公职律师、法律顾问等对辖区在建70余个重点工程项目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体检,合同签订率达100%。
在周小冬的带领下,经开分局还建立了全区法律顾问联动机制,通过QQ、微信、网络媒体、电话等方式全方位开启律师和企业之间24小时法律互动,开展线下法治体检、宣传问诊、法律援助等形式,逐渐形成线上+线下、问诊+援助全覆盖的保障体系和服务渠道,努力为企业专心创业、放心投资打造一流营商新环境。据介绍,自去年8月以来,线上线下共获取法律服务需求信息100余条,咨询信息150余条。
强化矛盾纠纷化解
坚定法治信仰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增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而凝聚起信仰法治的磅礴伟力。”怀揣着这样的信念,周小冬通过化解一桩桩、一件件矛盾纠纷,不断影响、提高、坚定着辖区群众对法治的信仰。
2019年经开区某公司因内部股东发生刑事案件,导致公司、股东产生纠纷,严重影响公司生产经营。为帮助企业妥善解决矛盾,周小冬多次牵头组织召开协调会,并联合公检法、经济技术合作局、企业服务中心等部门组建司法协调小组,主动介入,开展联合调解。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最终化解公司、股东之间的纠纷,确保了公司正常开展生产经营。目前该公司相关涉嫌犯罪股东已受到刑事制裁,对公司反映的其他线索已移交公安机关继续侦查。
周小冬还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协助相关部门处理企业相关遗留问题,其工作成效得到多次肯定,特别是在处置“僵尸企业”及低效闲置土地方面,通过努力,目前已释放5宗司法查封用地,面积共计472.53亩,其中4家企业共195.53亩已经进入司法拍卖程序,一家企业共277亩已经转入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破产程序。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厚植法治沃土
今年2月初,天气寒冷。然而在遂宁火车站广场,却热闹非凡。
由经开分局机关干部、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公益法律服务团成员、律师等组成法治宣传团队,正在这里开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全力根治农民工欠薪”主题法律服务活动。活动现场,周小冬结合曾任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时办理的案件,生动形象地向广大返乡人员宣传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面传授预防欠薪和依法讨薪法律知识。
作为一名实干的政法干警,脱贫攻坚时,周小冬深入村社,召开脱贫攻坚恳谈会,听民声解民困。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他带领干部职工走进企业开展“法治大讲堂”、为企业进行“法治体检”,了解企业复产复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根据企业的法治需求,量身定制“法治建议”。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他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加快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加大“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育力度。
为了心中对法治的信仰,周小冬用坚定的步伐和执着的信念、勤干事干实事的作风,踏平前行道路上的荆棘和坎坷,走出了属于司法人的坦坦荡荡。他坚定执着的是司法人的职业道德,更是法律的神圣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