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群退休“老政法”的初心
这是一次无比“艰难”的采访过程。
受疫情影响,出差受到限制,只能电话采访。然而,通过电话采访一群平均年龄74岁的老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记者起初没想到,连电话采访都那么难。虽然已经退休,但他们都很忙。给马家军打电话,他正在乡下调解案件,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今年64岁的李锋是阜南县法学会副秘书长,也是“五老法治诊所”最年轻的“五老”,联系他时,要么在外面办事,要么在刚办完事返回办公室的路上。给赵美田打电话,他总是在办公室接待前来咨询的群众,抽空聊了一会儿,又有一拨人来咨询,不得不提前结束通话去接待来访群众。
齐宗海是“五老法治诊所”的牵头人,第一次联系他时,他生病了,没法接受采访。隔了一周又联系,他正准备去调解案件。当天下午再联系,明显感觉到声音不对劲,不时清嗓子,说话也是有气无力,每说几句话就使劲喘口气……
后来才知道,好几位老同志都是带病工作。齐宗海心脏安装有起搏器,还有哮喘和严重的支气管炎。李云爱患有严重的心脏房颤。赵美田有冠心病,心脏装过支架,还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
从赵美田处了解到,17年来,最初参与工作的8位老同志中,已经有4位病故,他们是阜南县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刘品奎、县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刘复尧、县公安局原副局长乔如济,以及县人民法院一位老庭长李百超。
今年89岁的李世英是“五老法治诊所”8位创办者中年龄最大的,退休前曾是阜南县公安局政委,因为逐渐严重的耳聋,在“五老法治诊所”工作15年之后,以87岁的高龄从“五老法治诊所”“退休”。因为听力原因,与老人的沟通尝试多次无法顺利进行,最终不得不放弃。
退休后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的期待都不同。可这群退休“老政法”却很统一,他们不想只过“喝喝茶、种种花、遛遛弯、带带孙子”的生活,想趁着自己身体还不错的时候,“为老百姓办点事情。”
这份没有报酬的工作,谁都没有敷衍。以赵美田为例,他的手机号在阜南县是公开号码,直接写在“五老法治诊所”的招牌上,“便于群众咨询”。退休前,他是原阜南县人民政府法制局(后称阜南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现并入阜南县司法局)局长、县法律顾问,现在成为普通群众的诉讼代理人。中国裁判文书网还能搜到他从2011年至今参与代理案件的500余份判决书,是10余年来赵美田付出的最好见证。
都是政法机关退休干部,现在做的事没有工资,还像工作时那样“朝八晚五”坐班,接受法律咨询、代理案件也不收报酬,甚至有11年的时间,办公场所也是自筹资金租赁的。总有人会不理解地问上一句,“你们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精神在支撑?”
这也是记者的疑问。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不一样,但观点是统一的,正如“五老”之一的陈宝银所说,“就是想踏踏实实地给阜南老百姓办点事,在有生之年,身体还好的情况下,也是应该做的事。”
可是,这世上的事,哪有应该不应该呢?只是他们一直没忘记自己的初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