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斑马线”,城市风尚也需法治护航

  “礼让斑马线”看似简单,却是城市交通文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影响城市文明风尚、交通秩序环境的不礼让斑马线问题备受舆论关注。


  “电子警察”时刻记录、出租车示范带动、志愿者路口劝导……目前,“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执法活动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不少城市的公安交管部门把现场和非现场执法相结合,用电子眼加强路面监控的同时,采取多种宣传执法方式,希望“礼让斑马线”能深入人心,让每一个路口成为文明城市的窗口。


  “礼让斑马线”电子眼启用

  斑马线是行人的生命线、安全线。近几年,全国因机动车过斑马线不减速、不避让行人诱发的道路交通事故不在少数,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记者在北京市一些路段走访发现,在有交通信号灯的斑马线前,过往司机基本能做到礼让斑马线。而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前,一些车辆并未做到减速慢行。

  8月15日晚高峰,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北路与新华大街交叉口,除了新安装有“电子眼”监控外,路口还增设了非机动车行驶方向标线、可移动的推拉门,引导车辆斑马线礼让行人。

  此举让市民陈骁颇为称赞,她在新华大街附近的一栋写字楼从事广告设计工作,每天下了公交车后,要走一段长长的斑马线,才能到达对面的楼宇上班。“早高峰车多人多,有些司机过斑马线不自觉,总是抢道,我们为了安全只能避让,以后有了‘电子眼’监控,这条路上司机们对斑马线就不能视而不见了。”陈骁说。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217处路口值守斑马线的“电子警察”已正式开展执法工作。

  “斑马线前不减速极易引发事故,这些电子眼可抓拍‘不礼让斑马线’的违法行为。”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表示,机动车强行穿插造成行人行进中断、逼停行人、强行通行、突然加速绕过行人等行为将受到处罚。

  据了解,此次北京新增设的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收集的违法行为记录资料,经审核无误后,将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对机动车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未停车让行的交通违法行为,交管部门将对违法行为人依法处以200元罚款,记3分。

  当然,启用电子警察执法只是惩戒手段,让司机养成文明出行习惯才是目的。

  早在2017年,北京46个路口路段就开展了礼让斑马线示范路口试点活动;2018年,北京市《关于推进“礼让斑马线专项行动”长效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要求将礼让斑马线示范路口的经验推广到全市所有路口。下一步,北京公安交管部门将开展“礼让斑马线”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机动车礼让及行人文明过街。


  出租车公交车礼让示范

  8月12日早上9点多,在南宁市民主路小学门口的斑马线上,出门买菜、逛公园的老人逐渐增多,不到5分钟,路口已聚集了10多个人。这时,一辆出租车驶来,在距斑马线10米外就开始减速,在斑马线前停了下来,而后面的出租车、私家车也跟着停下来。

  从2012年起,南宁市就开始集中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以公交车、出租车行业示范带动,并将每年的9月确定为“礼让斑马线”活动月。

  据南宁市公安交管部门介绍,该活动要求广大公交、出租汽车驾驶员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提前减速,做好让行准备;当有行人通过斑马线时,必须停车让行;当无行人通过斑马线时,必须低速通过。

  目前,南宁的公共汽车、出租车“礼让斑马线”行为已被列入考核范畴,驾驶员一旦违规,将影响年度考核。市民看到出租车或者公交车不礼让斑马线,可以记下车牌号、事发时间、事发路段,向南宁市公安交管部门投诉。

  近几年来,南宁市公交车、出租车的示范礼让行为,带动了很多私家车自觉遵章守规,形成文明礼让的氛围,这让不少外地游客纷纷称赞。

  “全市形成良好的交通氛围,不仅需要每位司机自觉遵章驾驶,还需行人的理解配合。”南宁市出租车司机吴师傅坦言,“斑马线等候时间过久,车里乘客有时就会抱怨车费增加了,所以我也希望行人过斑马线时能加快步伐,大家互相理解。”


  各地积极探索“文明过路”

  浙江省温州市三友路近期设置了黄白相间的斑马线,两侧还设立有“民警手举摄像头拍摄”的人型提示牌。

  “施划颜色醒目的斑马线,路口安装人型提示牌,就是为了提醒驾驶人减速慢行,同时投入监控抓拍,只要机动车在斑马线上不礼让,一律进行处罚。”温州市交管部门表示,与机动车相比,行人处于天然的弱势,司机需要养成文明驾驶习惯,让行人安全通过。

  不仅如此,早晚高峰时段,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都会出现在温州市区各个路口,他们手举“礼让斑马线”“全民共创文明交通”等字样的宣传牌,不断提醒来往司机、行人文明出行。

  据了解,温州市正在抓紧制定非机动车、行人文明交通方案,将在路口处设置明显的非机动车、行人过街提醒,提示大家文明等候、文明过路。

  今年6月起,杭州市对斑马线进行升级改造,在全市600多个主要路口,施划了5米或9米的“黄色网格线”,提醒车主提前刹车减速,行人做好过马路的准备,避免出现伤害,而“斑马线礼让行人”已写入了杭州市地方性法规。

  此外,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已有1200余名群众自觉加入公安交管部门组织开展的机动车“礼让斑马线”志愿活动,参与文明出行劝导。


  礼让斑马线有法可依

  近些年,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一些机动车驾驶人对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正确认知,把“礼让”理解为道德要求。

  在我国,“礼让斑马线”早已纳入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第九十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近年来,全国多地通过立法的方式,明确要求机动车礼让斑马线。《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不按照规定礼让、避让行人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50元罚款。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八十六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行经人行横道时不减速行驶或者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不停车让行的,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不避让的,处150元罚款。

  河北省立法明确,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将被处以警告或者50元罚款。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九十八条第十项规定,驾驶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遇行人通过时,未停车让行的,处200元罚款。

  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提示,机动车不避让行人交通违法行为,是指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车身任何部位没有进入人行横道区域,遇已进入人行横道且未闯红灯的行人即将通过机动车前方时,未停车让行的行为。

  这就意味着,司机从正在通过人行横道的行人队伍中强行穿插、逼停正在通过人行横道的行人、绕过正在通过人行横道的行人等行为,都将受到处罚。


  维护斑马线安全更需法治力量

  “礼让斑马线”看似简单,却是城市交通文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影响城市文明风尚、交通秩序环境的不礼让斑马线问题备受舆论关注。

  针对不礼让斑马线的情况,不少市民建议各地交警严格执法,对抢行斑马线的驾驶员依法惩治,让法律真正产生威慑力。

  北京市民周女士认为,要改变城市里不文明的交通行为,仅靠志愿者路上宣传、劝导是不够的,必须由交警部门严格执法,让纸面法律真正施行起来。

  也有市民建议在城市所有斑马线路口设置“电子眼”,通过高科技手段抓拍不礼让车辆,对抢行的驾驶员施以严惩。

  “其实,抢行斑马线不仅是机动车司机会做的事。”北京市出租车司机秦师傅表示,他也经常遇到一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无视红绿灯,凑成一群人就开始过马路,硬是把司机逼停,这种“中国式过马路”让他很无奈。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陈山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礼让斑马线”成为现代城市的文明线,全国多地开展相关治理工作,针对机动车不按规定让行的行为进行处罚,这对那些交通法律意识淡薄的人来说,既是一次很好的普法课,也是一次深刻的提醒,维护斑马线安全,不仅需要志愿者参与共治,更需法治形成震慑力。

  在他看来,在斑马线上机动车礼让行人,这是文明国家的共识,在我国要形成好风气,需要一定的过程。有市民反映一些地方的交通设施和标志标线不完善、不合理,导致过街时间不足、过街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坚持严格执法与完善设施相结合,也应成为今后治理工作的重要方向。

  文明出行,人人有责。

  陈山表示,礼让斑马线不仅仅是司机的责任,作为行人,遵守交通规则也是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文明交通出行,需要让交通秩序意识深入大家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