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南县法学会“五老法治诊所”17年如一日“开诊”解民忧

以法律“处方”为群众“把脉治病”


  两间沿街门面房,5间办公室,先后有11名退休政法干部参与其中,没有工资、没有节假日、不计报酬,免费为阜南县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普法宣传、纠纷调解、法律服务工作……在安徽省阜南县法学会,一群平均年龄74岁、平均党龄47年的退休政法干部正在做着一件已经坚持了17年的事情——用法律给群众“把脉治病”,用法治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他们被称为“五老法治诊所”。目前“坐诊”的“五老”有6位,分别是齐宗海、李云爱、赵美田、马家军、陈宝银、李锋。17年如一日的坚持,“五老法治诊所”逐渐成为阜南县法学会的“名片”,为阜南县当地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排忧解难。


  用法律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在阜南县鹿城镇谷河路上,有一排朝南的门面房,其中两间,白天时总是人气很旺,“出(来)一屋、进(来)一屋,哭着来,笑着走”。

  这两间房挂着三个牌子,分别是安徽省阜南县法学会、阜南县政法关工委以及阜南县政法关工委未成年人教育保护法律服务中心。

  今年77岁的齐宗海是阜南县法学会会长。上世纪90年代初阜南县成立法学会后,就是由时任阜南县委政法委书记的齐宗海负责。2003年从阜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退休后,齐宗海与另外7位政法系统退休干部商量,决定以阜南县法学会为依托成立阜南县委政法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阜南县关工委),并开设阜南县关工委未成年人教育保护法律服务中心。

  因为挂着“安徽省阜南县法学会”的牌子,总有路过的群众进来咨询法律问题,请求帮忙调解纠纷。

  “到法学会进行法律咨询的多,说我们像开‘医疗诊所’一样,用法律‘处方’为人们解除痛苦。”齐宗海说,于是大家共同商量起了一个更贴切的名字——“五老法治诊所”,不收任何报酬地开展各项工作。

  实际上,“五老法治诊所”现在的6名成员中,有3名曾是医科大学毕业的高才生。齐宗海和马家军毕业于原安徽医学院(后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李云爱毕业于某军医大学,曾是部队军医。

  在他们看来,无论是医生还是法律工作者,都是“治病救人”,“以法律为‘处方’,为群众‘把脉治病’。”

  “看到不少群众不懂法,办事难,我们感到心急,能用法律为他们办点事感到很欣慰。”齐宗海说。

  这个“诊所”全年不休,“五老”们轮流值班,即使是疫情防控期间,也坚持开门“接诊”。“诊所”还有接待登记本,专门记录每天咨询群众的信息、咨询内容、提供法律服务内容及事后处理情况。

  翻开接待登记本,群众咨询的事项和处理情况一目了然。7月11日下午的“接诊”记录中,阜南县龙王乡孟某和妻子因为儿子受伤一事前来求助咨询。他们的儿子在合肥某技校读书,今年暑假由学校带队到芜湖某厂打工时,右手受伤,孟某不知道如何处理。

  详细了解情况后,当天负责接待的赵美田根据现有的材料为夫妻俩开了“药方”。

  像孟某这样上门寻求法律咨询的群众每天至少10余起,17年累积起来,接访群众超过6万人次。

  今年82岁的赵美田是阜南县法学会副秘书长,是“五老法治诊所”8位创办者之一,也是目前参与坐诊的“五老”中年龄最大的,主要负责普法宣传、纠纷调解、提供法律服务,“一年365天,几乎上360天的班。”

  “五老法治诊所”还免费为困难群众代写诉状、代理民事案件。根据他们的统计,17年来共免费代理民事案件500余件。

  这一数据也有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判决书的侧面佐证。

  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查找到,2011年至今,赵美田、李云爱、李锋等人以阜南县法学会推荐的公民代理人身份代理案件的判决书500余份,代理的案件以民间借贷纠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婚约财产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为主,均是生活中常见的纠纷类型。

  “‘五老法治诊所’已经成为法学会的一张名片。”赵美田说。


  用法治呵护青少年成长

  “五老法治诊所”特别重视用法治呵护青少年成长,这也是“五老法治诊所”最亮眼的工作之一。

  2014年6月28日,在“五老法治诊所”值班的李云爱接待了一位母亲张某的求助。

  据了解,她不满16岁的儿子小言(化名)1个月前被3名青年拘禁、殴打受伤,但公安部门仅对3名青年作出行政拘留10日、罚款500元的处罚。张某认为不公平,但不知道如何解决。

  “我从检察院退休,对这一块很敏感,详细了解案情后觉得已经涉嫌犯罪。”今年80岁的李云爱退休前曾任阜南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有24年的检察工作经验。他建议张某向检察院申请启动立案侦查监督程序,并免费为她代写申诉书。

  此案最终经过公安机关重新侦办,阜南县人民检察院以非法拘禁罪对3名青年提起公诉。同年12月,3名青年分别因非法拘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小言也获得6万元的赔偿。

  从寻求帮助到事情圆满解决,前后不到半年时间。

  17年来,“五老法治诊所”特别注重与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学研究工作。

  2010年左右,随着电脑网络游戏的涌入,网瘾少年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五老法治诊所”也关注到这一现象,当年接到的法律咨询中70%以上与中小学生上网成瘾有关。他们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当时仅阜南县城就有几十家网吧,且多数网吧手续不齐全、环境差、安全隐患多,受网吧不良内容影响,未成年人结伙盗窃、抢劫、聚众斗殴等案件频频发生。调研数据显示,当时80%以上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都与网吧有关。

  这份调研报告被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引起重视,随后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发起“整顿网络经营文化市场”集中统一行动,对阜南县网络游戏场所及文化市场进行集中整顿和统一规范,还成立了“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专门队伍,使网吧监督形成长效机制,有效遏制了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

  齐宗海介绍,针对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热点问题,“五老法治诊所”还以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研讨会、送法进学校等形式,与职能部门联合行动,用法治良方护卫青少年健康成长。


  坚持与改变

  17年的坚持,总有一些事情悄然发生着变化。

  赵美田能明显感觉到群众的法治意识在发生着变化。“以前遇到民间借贷纠纷,不知道用法律,也不信任法律,都是自己去要(债),要不然就是做‘过火’的事。”

  但时间长了,村民都知道这条路走不通。“人家欠你钱,你得根据法律程序去法院起诉,由法院判决,让法院执行局帮你要钱。”赵美田说,“现在都知道走法律这条路才是可行的。”

  今年75岁的马家军退休前是阜南县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县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主任,最擅长医疗纠纷调处。他也看到这些年来村民处理纠纷的变化,“以前出现医疗纠纷,常有人聚在一起‘闹事’,好像‘谁声音大谁有理’,现在知道要按法律规定处理。”

  都是退休老领导,又没有工资,没有节假日,总有些人不理解他们的坚持。但是阜南县苗集镇张店村村民张子刚却理解。他既是“五老法治诊所”的受益者,又在他们的影响下变成传承者。

  今年65岁的张子刚曾是苗集镇张店村的农民通讯员。孙子张昊出生后,一家人过着安稳富裕的生活。然而,这个曾经富裕的家庭却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因为多次变故成为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儿媳妇离家出走,妻子患病去世,他自己患有慢性病,家中欠下20多万元债务。

  更让他心痛的是,由于儿子常年在外打工,成为留守儿童的孙子,沉迷于手机游戏,成绩直线下滑。

  4年前,是齐宗海及阜南县关工委主任杨文久的结对帮扶,让孙子重新振作起来,不仅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初中,当上班长,还发挥在机器人方面的爱好和专长,加入了学校的科技发明小组,代表学校多次在机器人赛事中获奖。

  张子刚看到了,仅4年时间,孙子从网瘾“问题娃”变成“发明小达人”,也看到了法治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毅然决定像“五老法治诊所”一样,用法律帮助下一代成长。

  2017年,就在张昊得到结对帮扶的同一年,在他的提议和主动请缨下,苗集镇张店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并正式开展工作。今年,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又挂牌成立由退休中学校长、村党支部书记、村卫生室负责人、退休老村主任等5人组成的“张店村关工委五老法治诊所”,按照县“五老法治诊所”的模式,协助村“两委”做普法宣传、调解民事纠纷、法律咨询工作。

  据了解,这也是阜南县首个村级“五老法治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