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法援中心多举措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打赢治欠保支攻坚战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 通讯员翟一漾) 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在区司法局的领导下,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开展专题活动,延伸服务触角,降低援助门槛,创新援助举措,开展员工培训,坚决打赢农民工工资治欠保支攻坚战,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开展专题活动,为民惠民暖民

  作为“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专题活动的试点单位,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各类专题活动,引导、帮助农民工维权。2021年春节前夕,法律援助中心开展了“法援惠民生 关爱农民工”专题活动。此前,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曾受理高某等23名农民工讨薪案,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多名法援律师,开展了梳理案件证据、准备庭审材料、搜集财产线索等大量工作,使农民工的诉求得到支持,案款执行到位。法律援助中心在“法援惠民生 关爱农民工”专题活动现场将涉案农民工被欠发的工资以现金形式发放到他们手中,让他们过上了一个安心年、快乐年。

  2021年6月,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开展了关爱农民工专题法治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设置展板、律师现场咨询、发放法治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普及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款、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知识。同时积极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的申请范围和流程,增进了农民工对法律援助便民举措和讨薪绿色通道的了解。此外,还大力宣传“12348”法律服务热线的普惠性,引导群众通过拨打“12348”获取法律咨询服务。


  延伸服务触角,便民利民惠民

  为提升法律援助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通过开设法律援助工作站、派驻值班律师的方式,将法律援助服务资源下沉至各街道司法所、区人民法院、区检察院、区看守所、区信访办。并在各工作站配备值班律师接待来访,开展普法宣传,解答法律援助政策,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普惠的服务,打通法律援助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考虑到工作日内群众来访不便的情况,法律援助中心向前一步,主动延长窗口工作时间,由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带队,每周六开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厅为来访群众提供咨询解答、业务办理等服务。“12348”热线每天安排专门律师值班,保证时时坚守,实时接听,快速解答,做到周末不打烊,全年不休息。


  降低援助门槛,应援尽援优援

  从2020年6月起,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降低法律援助申请门槛,探索性地放宽农民工经济困难审查,试行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制。建立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优化法律援助申请流程,畅通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实现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应援尽援。

  在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的同时,法援办案质量再提升。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建立法律援助案件全过程监管机制,实行集中指派与受援人“点员”相结合,加大名优律师办案力度,将案件质量检查、同行评估范围从已结案件扩展到在办案件、终止案件,确保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效果。加强法律援助服务先行介入、后端延伸,积极参与全市根治欠薪行动,助力化解了一批群体性事件,实现案件办理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开展员工培训,学法守法用法

  为提升农民工法律意识、防范法律风险,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会同区律师协会,在辖区内针对农民工用工较多且流动性较大的小微企业开展员工学法守法培训活动。律师结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为员工讲授法律知识,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同时也对企业强调依法依规用工对企业自身发展、营造良好企业环境的重要意义。每次培训均有上百名员工参加,法律培训对从源头上减少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起到了积极作用。


  创新援助举措,速援速调速执

  为切实解决农民工讨薪案件“执行难”问题,减轻农民工诉累,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探索法律援助律师参与调解工作,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形成部门联动,为有意愿调解的当事人提供案前调解服务。同时积极引导承办律师采用非诉调解、和解的方式解决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

  2020年12月,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以某公司与14名环卫工人劳动争议案作为试点,开展诉调结合工作。在证据薄弱的情况下,承办律师积极与该公司进行沟通、讲解劳动法律法规,最终促成劳动者与该公司达成调解协议,促成该公司于12月31日前一次性依法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及12月份工资,双方就此解除一切权利义务关系。该公司累计向申请人支付工资及补偿金20余万元,申请人对这一处理结果表示十分满意。

  据悉,2021年上半年,北京市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适用调解、和解方式解决案件81件,累计为农民工讨薪逾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