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三年驻村“长跑”,助力洛甘“逆袭”

  清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螺髻山下的洛甘乡格外宁静。王力将最后一包行李放到车厢内,缓缓回头,默默对自己战斗了三年的山乡说了声“再见”。

  2018年,王力作为四川省成都女子监狱一名敢于攻坚的共产党员,被推荐成为四川省监狱系统80名优秀民警组成的综合帮扶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队队员之一。

  三年过去了,王力不仅圆满完成了组织交办的任务,而且收获了深情厚谊。这三年,不仅是扶贫干部王力驻村“长跑”的时间轨迹,更是凉山州普格县洛甘乡完美“逆袭”的见证。


  抓整改 除陋习 重帮扶

  彝区历史欠账多,发展滞后,“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突出。刚去时,许多彝族老乡家中没厕所,孩子用污水吹泡泡,卫生条件差。取暖靠原始的烧炭,烹饪食物用柴火烧,基本的食品安全也得不到保障。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无法入学。

  针对驻点实际,王力和受扶单位领导班子充分调研后,对彝区老乡的陈规陋习一点点从思想上引导,从行动上示范,从宣传上强化,慢慢地革除积弊。他和队员们一同引导老乡们重视环境卫生、注意通风清扫,卫生状况有了较大改观。


  禁毒一直在路上

  “禁毒”一直是彝族地方工作的难点。王力到岗后,根据全乡点多面广、居民分散的特点,破解语言障碍,走村入户,把禁毒与脱贫攻坚一体推进。他上门摸清涉毒人员家底,协调各方完善管控措施,建立在册人员台账,有效遏制了该地区毒品泛滥,督导全乡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20余次。

  以王力为成员的工作队,为禁毒奔走宣讲,以禁毒宣传教育“向阳花”系统为平台,将禁种铲毒排查覆盖全乡,对在册涉毒人员进行尿检、谈话、评估等千余次为全县禁毒工作重点整治县的摘帽,以及跨入四川省先进县尽到了自己的一分心力。


  铺就山区孩子成才路

  王力驻村时了解到,有一个小女孩儿,爷爷有残疾,奶奶90多岁了,一家人月收入仅1000多元,无力供养3个孩子同时上学,迫于经济压力,父亲不想让女儿再读书了。王力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从2018年8月起自掏腰包,每月资助小女孩儿500元,并承诺资助女孩儿直至大学毕业。

  这三年,王力与村民共同建设美丽的洛甘乡,实现了村脱贫、户脱贫。现在的彝乡蓝天碧水、鸟语花香,彝族同胞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说:“生活越来越美,日子越来越有盼头。”看到、听到这些,王力说:“受再多苦、再多累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