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金融司法新高地 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软实力

上海金融法院成立三周年


  近日,上海金融法院在成立三周年之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建院三年来工作情况,并公布20个精品案例、8项创新机制、8大工作举措、8个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以及部分先进集体、个人名单。


  坚持规则引领,打造示范标杆

  提升金融司法核心竞争力

  该院一直坚持以公开透明、公正高效的金融审判,提升金融纠纷解决的可预期性。截至8月18日,共受理各类金融案件21744件,审结20050件,受理案件总标的额5469.97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上海金融法院加大对具有规则创设意义案件的审理力度。全国首例证券纠纷示范案件、首例涉债券市场维好协议案件、首例判决信托公司在通道类业务中承担民事责任案件、首例适用民法典判决贷款机构应当明确披露实际利率案件等一批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得到公正高效审理,9起案件分别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全国法院十大商事、行政、执行等典型案例。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还发布公告吸纳上海金融法院裁判规则,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发挥。

  上海金融法院在优化涉外金融审判机制方面,发布了“涉外、涉港澳台金融案件审判指南”及典型案例,与专业院校合作完善外国法查明机制,通过上海高院设立国际金融法律专家名册,有力提升金融审判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同时研发涉外庭审智慧传译系统,提高涉外金融审判的便捷度和认可度。

  该院积极行使涉外金融案件管辖权,拟定中英文“涉外金融交易争议解决及法律适用示范条款”,并通过金融行业协会推广。目前,越来越多的外地企业和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境外金融机构选择上海金融法院管辖。

  此外,上海金融法院还积极扩大中国金融司法的国际影响力,先后与2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代表团开展对话交流,在相互交换、共同发布重要金融案件的判决等方面进行合作;在国际知名法律信息平台发布英文版典型案例,上线半年多检索量就达36万余次,被境内外用户下载引用1.1万次。


  坚持制度创新,服务国家战略

  擦亮中国金融司法名片

  上海金融法院主动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被世界银行专家赞扬“有力提升了上海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程度”,并被认为“设立上海金融法院是全球法治的最佳实践”。

  值得一体的是,上海金融法院制定《服务保障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与涉科创板案件集中管辖相适应的专业化金融审判工作机制;出台《服务保障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的若干举措》,推动新片区“金融法治创新区”建设;与长三角地区多家中院签署《长三角金融司法协作共建协议》,组织长三角金融庭长论坛,加强区域金融司法协作,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探索“金融市场案例测试机制”,为金融创新业务提供前瞻性规则指引,服务保障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此外,还建立“金融风险防范分析系列报告”年度发布制度,为规范行业发展提供司法参考。打造金融诉讼大数据平台,与金融监管机构构建共享、共商、共研、共防的协同善治新格局。强化司法建议预警功能,向中国人民银行等发送15篇司法建议,得到积极采纳。


  坚持人民至上,践行司法为民

  满足多元金融司法需求

  该院还创建了金融行业全覆盖的诉调对接机制,推行“示范判决+专业调解+司法确认”全链条的纠纷化解模式,打造互联互通的全线上调解平台,多元化解金融纠纷1764件,调解金额达516.78亿元,为当事人节省上亿元诉讼费。深化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形成符合金融案件特点的“五分法”繁简分流多层化解体系,即诉调案件专业调、平行案件集约审、简单案件快速审、重大案件精品审、普通案件常规审,实现案件分类精准处置。系统集成“网上立案+电子送达+在线庭审+庭审录音录像替代庭审记录+一键归档”全流程网上办案功能,提高金融案件审理质效。

  与此同时,该院打造集“智源、智审、智管、智慧法庭”四位一体的专门法院数字化转型标杆、智能化赋能范例。智助立案系统一站式提供风险评估、业务受理等6项服务,智慧法庭集成互联网开庭、音字传译等7大功能,自主研发的中小投资者保护智慧舱、证券代表人诉讼服务平台等8个软件系统获国家著作权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