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点
“依法依规”不是不办事的借口
半月谈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面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所涉地方部门和人员放着问题不解决,动辄以“超出职权范围”“按程序走”“按规定办”等为借口,用政策法规搪塞推诿。表面上看似“依法依规”,实际上却是“不办不干”,这样的不良风气让基层群众深恶痛绝。(8月14日金台资讯)
@李丁乔:据报道,依“法”不办事主要包括:第一,但凡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或者规定不详细、不精确的,因为怕担责,一律不办;第二,上级即便有明文规定,但是下级没有及时更新,一律按照老规矩办;第三,明明可以马上就办,但以“走程序”为借口,拖着时间慢慢办;第四,教条性地执行政策,或者选择性地执行政策。
依“法”不办事必须要治理。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法规体系,特别是针对一些不明确的事项、不完善的服务、不具体的操作,找准堵点痛点盲点,以不断适应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检查,注重甄别到底是因为缺乏制度支撑还是人为因素,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严肃追责问责。
防疫应坚持科学戴口罩
近日,“口罩防闷神器”在网上热销。医生表示,口罩里面加支架,虽然舒适度高了,但密闭性下降,降低了防护作用。(8月11日澎湃新闻)
@黄齐超:给口罩加个内支架,让口罩不再贴紧嘴,能缓解口罩捂脸带来的闷热感,这就是“口罩防闷神器”。但如此一来,口罩的密闭性下降,给狡猾的病毒提供可乘之机。
科学佩戴口罩,是防范新冠病毒的有效措施之一。不久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对此前的《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进行更新,我们应该遵守佩戴口罩的要求,不能因小失大,让病毒钻空子。呼吁民众别盲目使用“口罩防闷神器”,更应当从根源入手,标本兼治。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口罩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企业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让企业认识到诚信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倒逼企业视产品质量为生命线,从而确保生产销售合格的口罩。
警惕网络谣言博“眼球”
近日,河北秦皇岛17岁男生韩兴博和朋友从海中救起3名落水女子自己却不幸遇难事件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有一些人为博取流量而造谣,甚至牵连到与事件毫无关系的人。(8月12日人民资讯)
@王瑞琪:8月9日,一男子在直播中声称自己是秦皇岛其中一个被救女孩的哥哥,他代替自己的妹妹向网友道歉。男子戴着眼镜和口罩,称自己的妹妹还在叛逆期,所以想怼网友,本心不是如此。男子不走心的“道歉”更引起网友们的反感,他主页里展示的女孩照片,也被网友误认为“获救女孩”之一。但照片里的陈女士并非事件当事人,随后陈女士遭到网络搜索和攻击,手机被打爆。
急功近利的谣言代替真相,侵蚀着社会信任的根基。有关部门要严惩恶意造谣者,从信息源头遏止谣言的病毒;媒体坚守事实真相,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引导公众理性思考;民众学会静默等待,在信息传受时理性思考,提高媒介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信任大厦根基得以巩固,让英雄安心,让好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