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温州人政协委员会客厅”构建和谐家园
“浙江作为全国首个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使命光荣而艰巨。我们作为‘新温州人’和民营企业家,要坚定不移地做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支持者和实践者……”近日,浙江省温州市政协委员徐立新在“新温州人政协委员会客厅”(以下简称会客厅)举办的“我与示范区建设”恳谈会上如是说。
徐立新另外一个身份是会客厅的“厅长”。祖籍江苏盐城的他在温州打拼了30多年,在温州市政协履职10余年,已经彻底融入这个民营经济发达的前沿城市,成为这个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者、获益人。
记者获悉,会客厅的前身是“徐立新委员工作室”,之后被浙江省政协提升为省级政协委员会客厅。“温州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会客厅也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每个温州的‘异乡人’都可以来坐一坐、聊一聊。会客厅会把搜集到的基层情况反映到政府层面,协助政府来解决。期待每个‘异乡人’都能融入进来,成为真正的‘新温州人’。”徐立新坦言。
直面“新温州人”的忧虑和烦恼
2018年5月和9月,“徐立新委员工作室”分别由政协温州市委员会、鹿城区委员会批准成立。“成立工作室的初衷就是要当好外来企业和新居民的传声筒和代言人。”徐立新说。
彼时,该工作室由14名市、区两级政协委员组成,以在温州的外来企业和300多万“新温州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工作室就是要发挥好政、企、新温州居民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为外来企业和‘新温州人’创造一个有融入感、安全感、获得感的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他说。
记者了解到,该工作室挂牌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温州市、鹿城区的政协委员对“新温州人”子女就学问题以及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展开调研和协调。此前,一所以新温州居民子女为招生对象的民办学校因拆迁面临停办,学校7个班级的330多名学生面临失学困境。该工作室得知后,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最终妥善解决了这些学生的上学问题。“当问题出现后,我们及时跟进,及时协调,及时解决问题,这不仅仅能让孩子们重回校园读书,还避免了更大的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徐立新说。
与此同时,该工作室还积极搭建“新温州人”服务平台。2018年9月,工作室与温州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老乡民警”工作室签订合作协议,发挥各自所长,共同为在温州的外地企业以及“新温州人”提供更加贴心、舒心的服务。
2019年5月10日,在浙江省政协委员会客厅创建工作现场会上,“徐立新委员工作室”被提升为省政协委员会客厅。“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但责任更大了。”徐立新坦言,“我们更要尽心尽责地守责履职,要用暖心之举实实在在地为‘新温州人’办实事、解烦忧。”
记者获悉,会客厅还聘请成立了由温州市直机关作风监督团成员、新闻媒体人、异地在温商会会长、青联委员、专家学者等22人组成的顾问智囊团,并吸纳了12位热心公益事业的“新温州人”组建会客厅义工队。
2019年7月24日,会客厅开展了首场活动。温州市、鹿城区两级政协委员,温州外地企业家代表以及各行业“新温州人”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围绕企业用工难、企业用工中出现劳资纠纷怎么办、如何让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合法合规、如何帮助企业职工提高法律意识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第一次以会客厅的名义组织活动,收获非常大,市区有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听取建议并表示会持续关注‘新温州人’的工作情况,尽心尽力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徐立新说。
对于会客厅的首次活动,浙江省、温州市政协及温州相关政府部门给予了很高评价,希望该会客厅要持之以恒开展好工作,多交流、多研究,发挥专业优势,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发挥好团队作用形成合力,团队成员要主动想到位、站到位,积极出谋划策,让每一名“新温州人”都能为所在城市发展发挥作用,同时协助政府部门解决好“新温州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形成共建共管、共享共用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为温州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
温州是全国首个获批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非公经济健康、非公经济人士健康)发展先行区,也是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之一。现在,浙江又成为全国首个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温州身处民营经济发展前沿,如今又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新温州人’如何抓住这个机遇,有所作为?”徐立新一直思考这个问题。
为此,会客厅于今年7月26日举办了“我与示范区建设”恳谈会,邀请全国各地在温州的外来企业家代表和商会代表进行座谈,积极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凝聚共识、建言献策。“为温州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我们300多万‘新温州人’应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徐立新说。
这样主动融入当地经济健康发展大局的民主协商活动,会客厅自成立以来主办过多次。围绕在温州的外来企业如何守法经营等问题,会客厅组织法学法律专业人士开展“中小企业法律风险”专题讲座;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后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面临的员工流失、上游原材料供应链断裂、下游订单减少、生产资金短缺、各种成本增加等问题,会客厅及时邀请了省、市、区政协委员、各级商会代表和相关部门领导负责人共同座谈协商,为温州外来企业“活下去”“活得好”出谋划策;围绕“我是新居民,共建新家乡”主题,会客厅邀请20多位长期在温州创业就业的“新温州人”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为共建新家乡群策群力;围绕“携手合作搭建服务平台,助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主题,会客厅的成员代表携手“老乡民警工作室”工作人员一起走进温州市浙南产业集聚区,就招工、用工、人才流失等困难或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今年,会客厅组织市区政协委员、温州江苏商会青年企业家等40余人开展了“百名主席进百厅讲党史”宣讲活动。
“‘来了就是温州人’这句话时时触动着我,温州人精神与时代共振,新时代温州人精神感染着无数为这片热土努力的‘新温州人’。所以,我们要把‘小我’放在温州这个‘大家’中考虑,温州这个‘大家’发展好了,‘小我’也就健康成长了。”徐立新由衷地说。
让温州人和“新温州人”彼此温暖
“灾难面前,守望相助,关键时刻温州人的那股天生俱来的韧性和内在精神让我特别感动。”回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徐立新这样说。他看到,温州疫情严重时,海外温州人筹集防疫物资,靠人力背回家乡,在国外疫情形势严峻时,温州人又心系海外同胞,送出防疫物资……“此时此刻,‘新温州人’不能置身事外,应该积极参与进去。”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会客厅收到求助,温州一批学生缺少口罩。当时,面对“一罩难求”的困境,徐立新与会客厅成员及市、区政协委员群策群力,一起想办法,仅用了3天时间就筹集到4000个口罩送到学生手上。同时,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危机,会客厅又积极对接在温州的外来企业负责人,深入调研,听取民意,将企业面临的困难记录在册,并整理成报告作为课题上报,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今年春节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地散发,全国多个省市陆续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温州市委市政府也送出“温暖礼包”,邀请“新温州人”留下过年。
为了让“温暖礼包”直达“新温州人”手中,会客厅闻讯而动,立即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发出《新温州人政协委员会客厅疫情防控倡议书》,号召大家就地过年。
“300多万‘新温州人’,很大一部分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徐立新说,“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及时在群里不断转发,扩大受众面,让更多人知道。”
春节期间,会客厅开通了咨询热线,临时组建了会客厅“服务留温过年新居民工作专班”,24小时提供咨询服务。与此同时,会客厅的值班成员还主动了解留在温州过年的“新温州人”和在温州的外来企业的相关需求和困难,及时联系相关部门予以协调解决。徐立新还针对自己公司中的外地员工采取了系列暖心措施,如通过发放话费补贴、组织员工在温州就近观光旅游等行动,为留下来过年的员工提供“吃、住、行、乐”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
“这次倡议反响很大,也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许多人都留了下来就地过年。这充分体现了‘新温州人’的大局意识,与温州同频共振,维护一方平安。”徐立新说。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温州市就针对在温州的外地人员推出了《关于实施新居民积分制管理的意见》,新居民积分达到一定分值,可以申请迁入户籍;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还可优先享受居住地公办学校就近入学待遇。近几年,温州市根据“最多跑一次”要求,推出了新居民“一件事”改革。在此机制下,新居民办理申报居住登记、申领居住证、办理居住证明、健康证明、电子医保卡、公积金、医疗参保登记、申领市民卡、子女就近入学、人事档案转入转出等13项事务,全部变成了跑一次就能解决的“一件事”。
“因为有温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我们300多万‘新温州人’才能安心地在这里安家创业,所以我也希望每一个‘新温州人’都能成为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者、践行者,文明和谐的创造者、推动者,‘平安温州’的参与者、捍卫者。会客厅也会继续发挥平台力量,收集民情民意,将‘新温州人’的声音传递给市委市政府,共同为这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徐立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