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姐”兰桂娥:我要当好“和事佬”,对得起大家的信任

  武汉市黄陂区委政法委、区法学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两级法学会的指导下,在该区区委、区政府及黄陂区司法局的统筹安排部署下,充分挖掘本区企业家、人大代表、道德模范、乡贤能人等人文资源优势,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推进法学研究成果加速转化应用,在全区打造出了22个个人品牌调解室,实现了全区20个街道乡镇“一街一品”全覆盖。以武汉市人大代表兰桂娥名字命名的“兰桂娥调解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


  “自己的性格适合做调解工作”

  三年前,兰桂娥在自己位于黄陂区长堤村的蔬菜基地遇到了一件“麻烦事”。

  据她回忆,当时一位在蔬菜基地内承包蔬菜大棚的村民,中午酒后到大棚作业,因本身患有高血压,不幸突发脑溢血身亡。事后,该村民的家属召集多人围堵在蔬菜基地内索要巨额赔偿。

  遇到这种情况,本可以报警并走法律程序解决问题的兰桂娥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用调解的方式来处理。“死者生前是个残疾人,家里还有个孩子在大学读书,生活确实不容易……”她回忆说。

  彼时,兰桂娥非常希望有一位公正客观的“和事佬”来帮她跟对方进行沟通、协商,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人。于是,她只能自己面对死者家属。几天下来,尽管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仍无法达成共识。一天午饭时间,兰桂娥自己掏钱订了盒饭送到基地,诚心诚意地请死者家属吃饭。她的这一看似举手之劳的行为,却让死者家属深受感动,最后主动让步。兰桂娥也主动提出给死者家属支付30万元,作为丧葬费和孩子以后的读书费用。

  这件事对兰桂娥触动很大。她想,平时村民之间的纠纷和矛盾也不少,需要一个热心肠的人充当中间人来定分止争。她觉得“自己的性格非常适合做调解工作”。

  因为这场成功调解,兰桂娥心善、脾气好、有耐心的名声开始在周围群众中流传开来,不少村民亲切地称呼她“兰姐”。


  “有矛盾纠纷的村民会主动找我调解”

  在公司员工眼里,兰桂娥是一个性格豪爽、严管厚爱的好老板。十几年前创业初期,兰桂娥和丈夫在武汉白沙洲市场做物流生意。有一次,公司两名员工发生冲突,一个年轻小伙将一位老员工殴打致休克后跑路了。兰桂娥知道情况后,主动承担了被打员工4万多元的医药费。

  兰桂娥从工作到生活上对员工的关心,不仅让公司的员工敬佩,连种植基地附近的村民也都竖起大拇指。

  2019年的某一天,在兰桂娥蔬菜基地负责摘菜的村民方婆婆向她求助。原来,方婆婆的孙子被同学撞伤,还送往医院做了缝合手术,因后期伤痕复容费用,双方家长发生了纠纷。兰桂娥了解情况后,亲自上门调解,听取双方的想法后提出了合情合理的方案。一番劝说之后,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和解。

  “我在调解过程中公正客观,加上自己诚信经营企业,大家都很信任我。久而久之,除了公司员工,附近村里有闹离婚、争财产等矛盾纠纷,时不时就会来找我调解。”兰桂娥说。

  “兰总不仅是一位调解能手,还是一位有爱心的企业家。”说起兰姐的善举,在兰桂娥公司工作了30多年的刘建军介绍说,“她热心公益,负责货物运输的员工小李就是她收留的孤儿之一。”

  刘建军还介绍,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兰桂娥向黄陂区、火神山医院、甘肃援鄂医疗队捐赠了总计40余万元的物资,她因此获得了“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记者获悉,近年来,兰桂娥还获得过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三八红旗手等多个荣誉称号。


  “我要当好这个‘和事佬’”

  2020年,黄陂区推出“一街一品”个人调解工作室创新项目。作为武汉市人大代表,兰桂娥在武汉市妇联、黄陂区委政法委及区法院、区法学会等单位的指导下,出资30余万元将蔬菜基地的商务会议室改建成调解室,当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兰桂娥调解工作室”。自此,这里便成了附近群众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场所。

  有一次,一位女老板来到调解工作室向兰桂娥求助。原来,该女老板夫妇都有自己的事业。三年前,她因不满丈夫忙于经商和应酬,不够照顾家庭而提出离婚,之后她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兰桂娥了解到,这个女老板在离婚后的三年时间里,和前夫都没有发展新的感情,且男方对女方的父母一直很好,逢年过节还会主动去看望老人。女方的一些亲戚也一直留在男方的公司工作。兰桂娥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劝解她要对前夫多一些理解,并增强夫妻之间的交流,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维护家庭的完整。最后,在兰桂娥的开导下,女方主动提出了复婚,二人最终破镜重圆。

  除了家事调解,很多企业的纠纷,兰桂娥也积极跟进。2020年10月22日,兰桂娥调解工作室接受了一起黄陂区人民法院委托的企业间纠纷调解案件。兰桂娥了解到当事双方企业负责人原本是合作伙伴,纠纷的起因是一方要收取另一方的借款利息,让对方感觉“伤感情”。在调解中,兰桂娥向双方分享自身艰苦创业的历程,讲述自己与合作伙伴互利共赢的故事。她采取“情理法结合法”与双方真诚沟通3个多小时,最终让双方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同时也为两家企业挽回了数十万元的经济损失。

  在一次次的调解中,兰桂娥更加认识到,通过帮员工、村民、创业者等解决一些纠纷矛盾,践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切实解决了他人的困难,“我要当好这个‘和事佬’,对得起大家的信任。”她说。

  对于像“兰桂娥调解工作室”这样以企业家、人大代表、道德模范、乡贤能人等命名的品牌调解工作室,黄陂区委政法委负责人这样评价:“他们都是法治乡村建设的带头人,是参与村(社区)依法治理、平安建设、法治宣传、公共法律服务的‘硬核’力量。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引导群众走出了一条符合新时代特征的黄陂特色法治乡村建设之路。”

  (本文部分内容根据武汉市黄陂区法学会提供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