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暴”奥运选手应严肃追责

  东京奥运会火热进行中,奥运热门新闻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奥运健儿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和大家分享心情。与此同时,微博网站发现部分账号在评论区对我国奥运选手进行恶意诋毁、侮辱攻击,造成恶劣影响,已依据相关规定作出处理。(7月25日中工网)

  最近,奥运会各项赛事激战正酣,受到广大网友的密切关注,频繁登上头条。可是,我奥运健儿在前方奋勇拼搏之时,一些网友却肆意妄为,做出“网暴”奥运选手的行为,实在是令人不齿。这种举动严重伤害选手的个人名誉,且干扰到运动员的情绪,不仅违反微博相关管理规定,更涉嫌违反相关法律,必须严肃处理。

  据报道,7月24日上午,中国射击选手王璐瑶预赛失利后,发了条微博:“各位抱歉,我承认我怂了,三年后再见吧。”没想到,这条微博却遭到一些网友从各个角度的挖苦嘲讽。有人指责她失败了不好好总结,还有心思晒自拍;有人质疑她“太想红了吧”;有人挑剔她用“怂”这个字眼;还有人批评她自拍照穿的是睡衣等等。而获得奥运首金的杨倩,也因喜欢“洋品牌”球鞋,遭到个别网友的恶意诋毁、人身攻击。

  显然,这些人是用扣帽子、贴标签等卑劣手段,对奥运选手实施“网暴”。这是变了质的“饭圈文化”的溢出效应,这些人缺乏理性思辨、独立思考能力,法律素养和道德素质不够,只会盲听盲信盲从,抓住他人的细枝末节,无限制放大,在网络上寻找自己的存在感。

  竞技体育有着其特殊的魅力,奥运赛场上激烈的竞争对抗,让形势变幻莫测,即便是顶尖高手,也可能有失误的情况。运动员知晓奥运会的重要性,都会去拼尽所能,努力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尽可能拿到最好成绩。可是,奖牌毕竟只属于少数人。因此,只要奥运选手用尽全力,努力拼搏过,即便是失败,也应该得到人们的掌声。我们要在为胜利者喝彩的同时,学会为失败者加油鼓励,用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成败,不能因为选手个人的一点小事、一句话,去网上发泄不满,侮辱奥运选手。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类似无底线“网暴”现象,已经发生过多次,给很多人造成了伤害。对奥运健儿“网暴”,是最近在互联网产生的,其所引发的社会后果,需要引起人们注意。社交平台要承担起管理责任,对任何“网暴”行为都要依规处置,不管“网暴”对象是奥运选手、奥运冠军,还是普通人,都要积极维护其合法权益,对违规者施以严厉惩处。同时,有关监管部门要对“网暴”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依法打击,维护健康网络环境,保护社会大众的隐私权、名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