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儒林街道着力打造普法特色品牌
循法而行 依法而治
街道工委会会前学法,“红色网格”“法治帮帮团”切实帮助解决落实居民“微心愿”……2021年以来,北京市延庆区儒林街道以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区、推进法治建设年为主线,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抓手,不断创新发展全民普法形式、载体和途径,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着力打造“法治儒林”品牌特色。
把普法责任制落细落小
延庆区儒林街道将“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纳入街道年度总体工作目标,用足用好法律顾问,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工作理念全程跟进,有效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要求。成立“法治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细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形成每月“工委书记部署点评、涉法科室和责任社区上下联动协同推进、辖区居民自觉参与受益”的儒林街道特色法治建设工作机制。
同时,该街道严格落实工委会会前学法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学法常态化、用法制度化;结合党史教育自制学习资料“加油包”,创新打造集“听、写、读、看、学”于一体的党史学习教育“加油站”,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走心。依法联审、依法宣传、依法选举“三步走”,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通过法治培训、廉政教育,全面提升“两委”班子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增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
此外,儒林街道创新启动“一月一主题 百场法治活动”,以“科室联动社区,社区带动居民”的形式将法治思维和元素贯穿街道、贯穿全年。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推进,推选优质社区参与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更新康安新时代普法凉亭、悦安居法治文化园等基础法宣阵地,新建“初心园”法治文化长廊新阵地,通过“红色网格”“法治帮帮团”,切实帮助解决落实居民“微心愿”120余个,形成基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以法治思维为民办实事解民忧
儒林街道将依法治理与普法教育同频共振。在社区议事协商制度基础上,每月固定一天在小广场、议事亭等地点开展“居民议事日”,司法所负责人与社区书记一起现场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用法治思维、法律途径解决居民“急难盼”。与此同时,将普法教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赶大集”相融合,围绕“民法典”“创城创卫”等,开展法治宣传、法治讲座、以案释法活动96场,全民自觉参与社区治理的法治氛围日益浓厚。
该街道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清单195项,依法依规解决民生实事230余件;以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条例为保障,法治化、规范化推进绿地补种、小型维修等各项工作,广泛发动居民参与源头减量、准确分类和桶前值守,辖区6个社区被评为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社区居民在体验式法治活动中享受幸福生活。
此外,儒林街道还创新持续开展“执法进社区”活动,“以案释法”做到未诉先办,得到社区居民广泛认可。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对法治宣传教育的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使得儒林街道的普法志愿队伍不断强大,商圈法治氛围不断优化,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断提升。
该街道先后结合区域大事以及地域、人员特点成立了“小小创城普法队”“普法文艺宣传队”“在职党员普法队”等各具特色的“法律明白人”队伍,特别是以“党建+法治”为引导,将村居法律顾问、司法行政队伍纳入社区“红色帮帮团”,现已通过点单派单式法律服务10余次,得到居民一致好评。同时,辖区内环球新意商圈一直以来是全区执法、普法的重点难点。为此,街道工委以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形式,正式成立环球新意商圈工作站,联合警务工作站、市场监管所、城管执法队、胜芳园居委会围绕“依法防疫”“3·15”“垃圾分类”等重点领域加大执法力度,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此外,儒林街道将普法内容通俗化、普法载体多元化作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结合地域实际、融合儒林特色,开展了“法治灯谜会”“法治赶大集”“法律门诊”进社区等特色普法活动,通过点单派单式服务,开展民法“典”亮生活专题讲座、行政处罚法大讲堂等以案释法活动110余场,近万人参与活动,辖区内干部群众法治意识普遍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