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样本”破解涉侨审判难题

  近年来,随着即时通讯、语音识别、云视频等技术的成熟,青田县人民法院搭上技术“快车”,借助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进行改革创新,致力于为海外华侨提供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操作更简便、流程更规范的在线司法服务。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穿城而过,城中随处可见的欧派建筑及遍布大街小巷的咖啡馆、西餐厅使这个城市欧陆风情浓郁。

  作为我国著名的侨乡,青田县“家家有华侨,人人是侨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批批青田人前往欧洲打拼,55万人口的青田县,33万华侨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华侨规模和人数日趋扩大,青田籍华侨与国内往来日益增多,涉侨纠纷时有发生,青田县人民法院受理的涉侨案件逐年递增,而出庭难、送达难等是涉侨案件的难点。

  为了满足海外华侨的诉讼需求,青田县人民法院以“问题”为导向,率先实施多项改革措施破解涉侨审判难题:2007年在全国首创QQ视频庭审;2011年尝试在有当事人近亲属佐证确认的前提下,利用QQ、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华侨送达法律文书;2014年3月,成立全国首个涉侨诉讼服务中心,同年9月首设涉侨网上法庭;2019年探索利用中国移动微法院跨境立案和线上视频见证功能,为华侨跨境立案和委托代理提供便利……


  涉侨审判搭上技术“快车”

  今年5月27日14:48,一场离婚纠纷案件在青田县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庭正式开庭。较为不同的是,原告陈某并不在国内,而是隔着7个小时的时差,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在意大利的家中参加线上庭审。

  这起离婚案件中,陈某诉请与分居多年、久无音讯的丈夫郑某离婚。原来,陈某1998年前往意大利务工,郑某2000年左右到达意大利,两人婚后虽然先后育有两子,但2007年分居后再无联系。

  由于陈某和法官都联系不上郑某,法院适用缺席审判程序,经过20分钟左右的庭审,当庭判决陈某与郑某离婚。

  像这样的跨国线上庭审,在青田县人民法院已经开展410余次,对于线上庭审逐渐普遍的今天,不再是“新鲜事”。但在10多年前,线上庭审还是一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大胆创新。

  时间推至14年前,2007年1月8日上午9点,青田县人民法院2号审判厅正在审理一起涉侨房屋纠纷案件。和以往不同的是,审判厅右上角挂起一块大屏幕,屏幕上出现的是原告林某某夫妇的QQ视频图像。由于林某某夫妇远在西班牙马德里,不能赶回国参加诉讼,法院当天采用QQ网络视频开庭审理。

  这是青田县人民法院首次通过QQ视频的方式开展海外线上庭审,作为法院创新涉侨审判方式和司法服务的亮点,“QQ视频庭审模式”入选当年浙江省十大法治新闻。

  大胆创新的背后是面对现实情况的“不得已而为之”。据了解,当年有20多万华侨在国外,青田法院每年受理的涉侨案件达到500多起,其中一半以上案件当事人无法到庭应诉,当年因当事人缺席审判的案件就达到140余起。

  “对于在国外的侨民来说,他们不是不愿意参加诉讼,可能有的时候是真的联系不上,或者回国成本太高、手续繁琐,没法回国参加庭审。”青田县人民法院三溪口(涉侨)人民法庭庭长黄觉晓说。

  这次大胆创新变成一次有益的尝试。在线庭审不仅节省了在外华侨参加庭审的费用,使海外华侨无需回国即可参与诉讼,给予当事人当庭表达意见的机会,提升了涉侨案件当事人出庭率。

  近年来,随着即时通讯、语音识别、云视频等技术的成熟,青田县人民法院搭上技术“快车”,借助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进行改革创新,致力于为海外华侨提供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操作更简便、流程更规范的在线司法服务。

  2014年9月,青田县人民法院设立专门的涉侨网络法庭,当事人只需在电脑或者手机上安装QQ、微信软件即可参与庭审。2018年,浙江移动微法院上线,实现了“在线调解、在线委托、在线庭审”等全流程网上诉讼,跨国审判功能进一步升级,华侨参与诉讼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大幅降低。


  以侨为“桥”

  如果说在线庭审解决了涉侨审判中当事人出庭率低的难题,那么海外联络员制度的设立则是青田县人民法院在涉侨审判中以“问题”为导向改革创新的另一个体现。

  送达难是涉侨案件审理难度大的原因之一。由于华侨当事人定居国外、流动性大,国内法院对华侨当事人的国外地址缺少有效的直接查询途径,通过外事途径或委托国外法院送达成功率不高,因此大量涉侨案件难以直接送达,只能通过公告方式送达。

  据青田县人民法院2013年发布的《涉侨审判白皮书》,2008年至2012年该涉侨案件公告送达率基本维持在40%左右。

  “虽然公告送达符合法律程序,但送达程序复杂、送达时间长,效果也不理想。”黄觉晓说。

  据了解,青田华侨大多集中在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经商、务工,许多青田华侨成为当地侨团的侨领,而青田人出国后一般也会加入当地侨团。通过侨领联系当事人,是青田县人民法院解决“查找当事人难”“送达难”等问题的新思路。

  自2011年起,青田县人民法院推出海外联络员制度,通过与青田县侨办、县侨联协作,和海外华人商会、同乡会等民间组织积极沟通,聘请当地能力强、威望高的侨领为海外联络员,借助侨团侨领的威望和人脉,协助法院寻找涉侨案件当事人联系方式、核实身份,为案件审理、文书送达创造条件。

  2011年11月,青田籍侨领、意大利威尼斯华侨华人联合总会会长邱慧华被该院聘为首位海外联络员。从无到有,目前青田县人民法院已聘请69位有威望的侨领当海外联络员。

  2017年4月,青田县人民法院将海外联络员拓展为海外联络点,实现由个人向集体、由侨领向侨团的转变。该院与青田侨联、侨团签订《信息交流与友好合作协约》,目前已经签约的华侨团体共计15个,遍布华侨最为集中的10个国家。

  “青田更多是‘新侨’,遇到纠纷时,他们更愿意用中国的法律解决问题。我们把侨团、侨领等利用起来,就是想用他们的力量解决华侨的问题。”青田县人民法院院长徐蓓姿说。

  现在,青田县人民法院的公告送达率降至4.79%,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海外联络员和海外联络点在解决涉侨案件送达难问题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侨团的介入,不仅能通过侨团平台发布诉讼公告、查找涉侨诉讼当事人,邀请更多的侨领参与协助案件送达等工作,还能通过侨团平台发布法律法规知识、诉讼流程指导等信息,让华侨了解中国现行司法情况及诉讼程序,便利华侨参与诉讼。

  在调解矛盾纠纷上,侨团和侨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54岁的归国华侨林爱新曾在塞尔维亚闯荡10余年,2002年至2015年期间在塞尔维亚经商时,林爱新曾任塞尔维亚潘期商会副会长。多年的欧洲打拼经历及归侨身份让他在海外联络及基层涉侨纠纷化解中起到特殊作用。2019年,林爱新被聘为青田县人民法院海外联络员。2020年4月,林爱新又多了一个身份——青田县人民法院调解员。

  “侨领接触面比较多,比较广,过去法院找人起码要费尽几个月的时间,现在通过微信联系了解后,半天不到就能找到当事人。我们不仅帮法院找到当事人联系方式,还让当事人了解案情,配合法院做好调解工作,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纠纷。”林爱新说。

  2020年,林爱新还获得了青田县人民法院颁发的“优秀海外联络员”称号,“给我很大的激励作用,这是一个荣誉,也是一份责任。”


  多项创新做法被全国推广

  据了解,青田县人民法院在涉侨审判工作中多项创新做法与新修订的相关法律相契合或被最高人民法院跨境诉讼相关规定吸纳。

  按照原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在对国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时,可以采用外交途径送达或委托使领馆代为送达等方式送达。不过,传统送达方式因送达环节多、地域距离远、华侨居住不稳定等因素无法满足涉侨审判的需要。

  2011年,青田县人民法院立足实际,率先尝试有条件地使用现代信息手段实现送达,即在有当事人近亲属佐证确认的前提下,利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向海外当事人送达有关文书。

  民事诉讼法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时,第二百六十七条新增“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受送达人收悉的方式送达”作为第七项送达方式,与青田县人民法院上述创新做法相契合。

  黄觉晓介绍,青田县人民法院跨境网上立案及代理见证创新做法也被最高人民法院今年2月3日发布的《关于为跨境诉讼当事人提供网上立案服务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吸纳。

  今年2月,身在比利时的青田华侨季某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在青田县人民法院办妥了跨境立案并被成功受理,同时,他还现场连线法律工作者徐焕崇,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新上线的“代理见证”功能,在线办理诉讼委托手续。整个过程仅耗时15分钟。这也是自2月3日《若干规定》发布以来浙江首例跨境网上立案。

  据了解,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活在比利时的季某无法回国处理与徐某的民间借贷纠纷,按照以往的规定,季某想要委托代理人,需要前往大使馆进行委托公证,未经使领馆证明的授权委托书,人民法院不予承认,其委托的诉讼代理人也不能代理任何诉讼行为。

  为了使跨境诉讼当事人享受同等便捷高效的立案服务,《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为跨境诉讼当事人提供网上立案服务。对于需要委托国内律师代理诉讼的,《若干规定》第六条规定,可以向受诉法院申请线上视频见证并规定了具体流程。

  按照《若干规定》的要求,线上视频见证后,跨境诉讼当事人、受委托律师签署有关委托代理文件,无需再办理公证、认证、转递等手续,受委托律师可以代为开展网上立案、网上交费等事项。

  实际上,自2019年起,青田县人民法院就开始探索利用中国移动微法院的跨境立案功能,并由立案法官利用中国移动微法院的多方视频功能与海外当事人视频确认委托手续的真实性。据了解,青田县人民法院共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跨境立案并视频确认3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