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点
据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越城区分局通报,7月7日晚,富盛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有10多名“追星族”被困山中。为了一睹偶像真容,10多名“追星族”不顾阻拦执意上山寻找更好的拍摄角度,夜幕降临后被困山中,只能报警求助。当天下午,巡逻警力和剧组工作人员就曾多次劝阻粉丝不要上山,但仍有人执意要往山上跑。甚至有粉丝叫嚣:拍不到明星我就不下来,除非你们把他们请出来。(7月10日澎湃新闻)
@魏泽鸿:追星本应是茶余饭后的娱乐,程度适当无可厚非,但像如今这般闹剧收场实在令人费解。理智追星,是一个粉丝的基本素养,如果为了追星不顾安全,不顾道德底线,甚至影响到社会秩序、浪费公共救助资源,这样的追星没有意义,不该提倡。追星的目的应该是追其励志的精神,家庭和学校要从小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和合法合理的“追星观”,社会各界也应行动起来,给盲目荒唐的“追星热”降降温。
四川成都的一位妈妈,平时在家办公。她的儿子放了暑假,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喊妈妈,这让她非常头疼,感到随时被打扰,无法专心工作。她与儿子沟通协商,并根据自家实际情况,写了一份“不要喊妈条约”。她表示,希望儿子能够自立,不要什么事情都靠妈妈。(7月12日澎湃新闻)
@维扬书生:孩子出现过分依赖家长、缺乏独立性的问题,其责任往往在家长而不在孩子。通常情况下是家长爱子心切,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大包大揽,才让孩子养成偷懒、凡是都习惯找妈妈解决的习惯。父母可以爱孩子,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但是父母不能一辈子代替孩子去竞争、去生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才是对孩子的一种真爱。当然,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做甩手掌柜,对孩子面对的问题不闻不问,而是要科学教育,引导孩子逐步学会独立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更好地成长成才。
当前,各高校的录取工作正在进行中,不过,一些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已经发出。由于极富创意和设计感,还包含各种特殊寓意,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近期频频抢占热搜,引起公众的关注。北京语言大学发出的录取通知书以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为灵感,将“中国风”与当下流行的“像素风”表现形式融合起来。东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已不满足于留在纸上,还会唱歌……(7月9日中国新闻网)
@程振伟:众多高校立足本校底蕴、特色,在制作录取通知书上发挥创意,积极传播校园文化,彰显的是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录取通知书再会讲故事,万变不离其宗的还是对新生的关爱。从学生角度考虑,录取通知书是十几年寒窗苦读成果的见证,惊喜满满的录取通知书,对学生既是褒奖也是厚爱。希望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能够在录取通知书等涉及学生利益的小事上花心思、下功夫,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公共产品,创造更多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