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卖纸箱牟利六十八万”叩问“过度包装”治理

  近日,一则《三只松鼠前高管倒卖废纸箱牟利超68万》的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让不少网友惊呼“原来废纸箱能卖这么贵!”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刑事判决书,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前员工蒋某除受贿外,还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伙同童某采取销售不入账或者调整过磅表等方式,将三只松鼠公司出售的价值684000元废旧纸箱占为己有。其中,蒋某分得344000元,而童某分得340000元。

  说到“过度包装”之害,人们总会联想到“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增加成本”等,岂知它还有诱惑企业高管“贪污腐败”之弊?因为倒卖、私分废纸箱销售款而受到刑事处罚的,蒋某、童某或会成为首案。由此折射出的“过度包装”沉疴顽疾,也随之再度进入国人视野,引发关注与反思。

  按照人们的惯常认知,卖废品、收破烂应该是价值不大的“小买卖”。很难想象,高达68万元的废纸箱销售款,该是怎样庞大规模的一堆纸箱?如果按2000元/吨的价格计算,在18个月的时间内被倒卖的废纸箱就有342吨之巨。也就是说,每个月就有至少19吨的废纸箱被废弃、倒卖。难怪网友会在震惊“前高管居然要倒卖废纸箱”之余,又不禁发出“原来废纸箱能卖这么贵”的唏嘘感叹。

  独立小包装已成近年来网红零食的流行趋势。按照某零食品牌客服的说法,一些零食的多层包装是为了更好地密封食品,防潮湿漏气;独立小包装设计也是为方便购买者的随吃随拆。但这种一层又一层、大包套小包的“过度包装”,也着实太过奢侈、浪费,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观感也必然是缺乏经济实惠的负面评价。诚如网友的质疑与吐槽:“包装确实好看,但是一个袋子里又分成那么多独立包装,是不是有点浪费?”“吃完的包装袋比里面的东西还多,看着一地包装很有罪恶感。”“大礼包看着很有心意,比较适合赠礼。自己吃的话肯定不会买这种,感觉包装过度,很不实惠。”

  食品不同于一般商品,真空包装的确需要防受潮、防漏气。但人们购买的毕竟是食品而不是包装,食品保质岂能只靠多多益善的“层层保护”?至于网红零食将“卖萌”包装作为其招揽顾客、吸引眼球的销售“创意”,更是舍本逐末、剑走偏锋的思维错位。网红零食品牌提高竞争力,重在矫正生产品种、经营渠道的同质化倾向,多研发满足食客不同口味、因应男女老少消费需求、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改善包装设计也当谨记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价值取向,切忌过度包装。

  保质与简装、便利与环保是包括三只松鼠在内网红零食销售企业需要认真平衡兼顾、力求实现双赢的从业着力点。这就要求其坚守以人为本、质量为王的经营理念,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包装浪费,并将此作为俘获消费者芳心的创意点。要致力从包装方式、包装材料的方向打开脑洞,在维持惊喜感的同时,尽可能贴近现实、降低成本。随着近年来电商物流的迅猛发展,商品包装过度问题凸显,推动完善国家层面的包装立法,建立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法律体系,更显必要与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