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9项民生实事已落地110名“事实孤儿”享受助学工程
本报讯(记者潘巧) 近日,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民政局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报重要民生实事落实情况和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并就11项民生实事内容做出公开承诺。
据了解,今年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民政局聚焦群众诉求,结合重要民生实事和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制定了31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任务。目前已完成9项实事任务,其他事项正在有序推进并取得阶段性进展。
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跨省通办
为保障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国家近年来出台政策,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即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在“两项补贴”的办理上,北京率先实现跨省通办,帮助非京籍残疾人就近就便申请补贴。
5月6日全国助残日前夕,北京首例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在北京市海淀区完成,一名家在新疆石河子的老人在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街道帮助残疾人儿子提交的补贴申请获得审批通过,现在老人已经在北京拿到了补贴。据了解,根据原来的政策,办理残疾人“两项补贴”需要到户籍地办理,从北京到新疆石河子,一来一回6000多公里,单程机票约2300余元,办理补贴的事只能拖着。新政出台帮助老人在北京完成了“两年没办成的事”。
据介绍,在办理时间上,外地户籍居民在北京市申请办理残疾人“两项补贴”时,从提交申请到收到结果,全部流程将控制在16个工作日内,真正实现所有在京残疾人“办理补贴不出市,一门申请共办理”,让距离、户籍不再成为障碍。
已有110名“事实孤儿”享受助学工程
解决困境儿童的求学之忧,也被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任务进行专项督办。
据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年满18周岁后在职业学校、普通本、专科学校就读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如果政府不再提供学费保障将面临难以完成学业的情况。
为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市教育委员会推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对于年满18周岁后仍在校就读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可继续享受原来的生活保障待遇,与孤儿生活费标准相同,每人每月发放2200元,直至毕业。对于在各类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普通本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就读的正式在校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学年发放8000元助学金,主要用于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书本费等支出,助力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所需资金由政府财政资金和市级福彩公益金共同保障。
据了解,目前北京已经有110名符合助学条件的学生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保障范围。
对11项实事内容公开承诺
为进一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走深走实,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民政局在发布会上还就11项实事内容做出公开承诺。
据介绍,在养老照护上,北京市民政局承诺将在年底前面向本市户籍60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困难家庭老年人家庭,完成2000户以上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将在全市开展养老助餐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完成发展1000个养老助餐点任务。将在中心城区建设2000张家庭照护床位,在农村地区示范建设200个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
在社区服务项目上,年底前将建成32个“社区之家”规范化试点,提供小区停车、老年餐桌、幼小托管等社区服务项目,打造一批“服务有资源、共建有机制、运行有规范、激励有保障、居民有获得”的示范点。将于年底前建成100个社区服务空间开放式试点,提升社区服务环境品质,在社区设置“综合窗口”,培育“全能社工”,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在基层心理服务工作上,将新建100个基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同步发挥已建成122家社会心理服务站点作用,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心理疏导、情绪调节等专业心理服务。
在行政审批和婚姻登记工作上,将在全市民政行政审批和婚姻登记办事窗口提供“午间不间断”“早晚弹性办”“周六不打烊”延时服务,解决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事,下班时间没处办事”的矛盾。
在简化办事流程上,将简化社会组织审批办事流程,坚持减证明、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和增信息公开的“五减一增”举措,持续优化窗口服务,社会组织各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将为社会组织提供免费的离任审计、注销清算审计服务。
另外,在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上,将实现“丧葬补贴申办”“困境家庭服务对象入住养老机构补助申请”全程网办,实现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慈善组织认定、印章备案管理的网上申请,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