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杨:努力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笔杆子”法官
在研究室岗位上,他从“门外汉”做到了“全国法院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在司法实践中,他带领所在办案团队屡创新高,办案数量、办案质量位居全院前列。他就是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法院员额法官肖杨。
肖杨今年40岁,已在法院系统工作15个年头,先后7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被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十佳庭长”,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2次被评为“四川省法院系统先进个人”。
书记员的“法官梦”
2006年,时年25岁的肖杨从教育行业转入法院系统工作。他的第一个岗位是顺庆法院芦溪法庭书记员,跟着老法官学习,跟基层老百姓打交道。在岁月的不断淬炼中,肖杨逐渐累积起了对司法事业的热爱。
“我梦想有一天,穿上法袍,坐上审判台,为公平正义代言,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为了实现心中的“法官梦”,肖杨努力学习最终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日常生活中,他也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2009年,肖杨调入顺庆区人民法院研究室工作。其间,他撰写大量信息简报、调研文章。利用参与审委会记录的便利,他积极思考并撰写《尽到合理谨慎注意义务的申请财产保全不应认定为申请保全错误》《法治背景下信访矛盾化解调查》等调研文章,被《四川审判》《南充法院》《顺庆调研》等刊物采用,其中1篇调研文章在四川省法院学术征文中荣获三等奖。在他与同事的共同努力下,顺庆区人民法院在信息、调研、宣传方面多次受到省、市、区三级法院表彰,他个人连年被评为全省、全市法院信息、宣传、调研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被评为全国法院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从写作“门外汉”做到公认的“笔杆子”,肖杨本可以在写作领域里继续耕耘发光,但他选择重新开始。在司法改革大潮来临之际,他果断参加了法官遴选入额考试,并顺利成为一名员额法官。
“永远保持真挚初心,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每一名当事人,这是使命,更是法官义不容辞的责任!”他郑重地说。
“有的案子4天就案结事了了”
“没想到这么快就判下来了,从立案到审结还不到10天。”某物业管理公司员工王翀如是说。
2019年8月15日,南充某小区15件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分到肖杨手中。因为案件标的小,在送达阶段,肖杨就向双方当事人发送了小额诉讼程序告知书,告知当事人该类案件一审终审。
庭前,部分被告接到法院传票后,陆续与原告达成协议,原告撤回了起诉。8月23日,肖杨公开开庭合并审理了剩余的5案。整个庭审仅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肖杨当庭作出了宣判。
简案快审,突出一个“快”字。作为简案团队带头人,他积极推行小额速裁,实现了有的案件最快4天时间就实现案结事了。近三年,肖杨累计办结案件800余件,结案率年均95%以上,服判息诉率96%以上,无发回重审和全部改判,裁判文书上网率达到100%,质效考核指标位居全院前茅。
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在推进简案快审的路上,肖杨与团队的法官们一道积极探索。要素式审判、表格式法律文书、微信视频开庭、庭审语音识别等等,一项项创新举措,逐步让法院简案审理步入快车道。
他所在的速裁团队、民一庭团队年均办结民事案件2500余件,办案件数量多、质量好,服判息诉率高,改判发回重审率低,司法公开及时,无超审限案件,无缠诉缠访案件。
来自当事人父亲的表扬信
2019年11月1日一大早,一封表扬信放在了顺庆区法院院长办公桌上。来信者是一位70岁的老人,信中点名表扬了该院一位年轻法官——肖杨,言辞恳切,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谁能想到,这是一位诉讼之初与法官关系极其对立的当事人,经历了几起代理人诉讼,案件结束后,给法官写来了表扬信。
这位写信的老人是一起借贷案件当事人的父亲。儿子与儿媳离婚后,因为债权债务的问题,一家人官司不断,肖杨一次就受理了4起案件。这类纠纷因为涉及当事人之前的婚姻关系,真假难辨。于是肖杨严格把关证据,要求当事人本人出庭陈述事实、进行答辩。在多次调解无效的情况下,他加强判决书辨法析理和判后释疑,果断作出裁判。虽然老人的儿子还输了两案,但他们依然认同判决,表示服判。
两起物业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对抗激烈,稍有不慎就可能激化矛盾。办案过程中,肖杨坚持到小区就地查看,与业主面对面座谈,耐心细致的工作最终让当事人全部服判。涉及辖区社会稳定的某房地产买卖合同纠纷案,肖杨注重慎用查封、冻结强制措施,耐心做好当事人劝导解释工作,避免开发商大范围违约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依法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农民工劳务合同纠纷、某房地产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案,快捷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涉案农民工纷纷点赞。
赵某某从工地脚手架上摔下,导致一级伤残。案件诉至法院后,其家属情绪非常激烈,甚至扬言要将大小便已失禁的赵某某滞留在法院。承办该案后,肖杨耐心做好当事人及家属的释法工作,依法采取先予执行措施,保证赵某某后期恢复治疗。在他的多次耐心协调下,最终促成各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最大限度保护赵某某的合法权益。
成为一名法官后,肖杨始终记着自己的初心,“为公平正义代言,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他稳妥处理了多起群体性案件,所办结的案件无一缠诉缠访,案件质量效率在全院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