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点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外卖总体订单量达到171.2亿单,外卖市场交易规模达到8352亿元,外卖用户规模已经接近5亿人。但是,在庞大的外卖交易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食品浪费现象。虽然现在节约粮食习惯已经在日常生活中蔚然成风,但是外卖的粮食浪费现象还是容易被大众忽略。(6月25日光明网)
@庞筠涛:相对线下购买,外卖顾客由于不能够如线下点餐一样随时增加菜品,所以通常会点得更多。每次倒掉的一口米饭或许不起眼,但日积月累的浪费也会积少成多,最终难以计量。反食品浪费法规定“餐饮外卖平台应当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餐饮服务经营者通过餐饮外卖平台提供服务的,应当在平台页面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分量、规格或者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商家平台可通过各类提醒方式,帮助顾客更好地衡量所点餐品的分量,并且提醒顾客按需购买,从而达到节约粮食的目的。
四川金堂县65岁的奶奶张晓春(化名)患有小儿麻痹症,被评定为二级残疾,20多年前老公就去世了。2020年,她接触到了短视频,尝试在网上唱歌,“让自己开心开心”。她直播已有一年多,关注量也在上升,还被称为“仙人奶奶”。但近期有用户对其恶意辱骂,“污言秽语不堪入耳”,不停遭遇网暴。(6月24日齐鲁壹点公众号)
@薛宝君: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直播间公开辱骂残疾人,涉嫌违法。网络给了人们足够多的自由和选择,但将恶意和戾气发泄给一位残疾老人,这种行为超过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我们要坚决抵制这种行为,因为网络空间不允许恃强凌弱,更不能让扭曲的价值观肆意蔓延。
每年6月都是大学生毕业的季节,在有些高校花费心思“花式”送礼物的同时,多所位于广州地区的高校却再次遇上疫情。为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广州地区大多数院校毕业典礼只能暂且在线上进行,但暨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多所高校给出承诺——将补办毕业典礼。(6月25日《中国青年报》)
@廖一佳:高校给出补办毕业典礼的承诺,希望还给毕业生们一个完整的毕业季,这份承诺里包含的不仅是一场毕业典礼仪式,更蕴藏着对于毕业生们的浓浓情意。这份情意最终也会被毕业生们铭记于心,成为他们记忆中的闪光点,也增强了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化为出发的动力。毕业典礼之后,带着母校的眷恋和期望走出校园,所有的毕业生都将青春启航、逐梦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