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状元禁炒令”真正落到实处
2021年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即将启动,教育部6月23日发出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进一步做好考生志愿填报服务工作,要求各地各高校为考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并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或个人开展志愿填报咨询活动的监管,严禁相关媒体、培训机构、中学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等信息。(6月24日《北京青年报》)
就在教育部发出通知的同时,北师大蚌埠附属学校和合肥一中就为了安徽省文科状元“开抢”,两所学校不约而同地高调宣布“高考状元”出自本校,让围观者不明所以,也让“状元禁炒令”陷入尴尬。
近些年来,有关部门三令五申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强调要强化高中学生学籍管理,严禁“人籍分离”。但毋庸讳言,个别地方在执行规定时打了折扣。以安徽两所中学“抢状元”为例,安徽省文科状元在作为公办高中的合肥一中复读过一段时间,又是以北师大蚌埠附属学校学生名义参加的2021年高考,是否涉嫌“人籍分离”,违反相关规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疯抢“状元”,无非是看中了“状元”背后的利益链条:学校将状元纳入囊中,是一个巨大的广告,会极大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生源质量,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争取到更多更好的生源,增强学校的实力。如此一来,也让“状元禁炒令”等相关规定失去权威性。特别是一些学校以争抢“高考状元”“高分考生”为荣,营造出“唯分是举”的社会氛围,给广大师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与焦虑,“状元经济”借势而起,浮躁、功利、短视的教育观甚嚣尘上,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阻碍了教育改革的纵深开展。
相关媒体、培训机构、中学要落实好教育部等部门的相关规定,切实发挥“状元禁炒令”的作用,回归现代教育的本质,对争抢“高考状元”等行为严肃追责,让相关人员受到严厉处罚,以儆效尤,有效遏制炒作“高考状元”的不良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