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法院聚力打造平安江淮

群众诉累做“减法” 便民措施做“乘法”


  近来,安徽各级法院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在群众诉累上做“减法”,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在便民措施上做“乘法”,用科技创新的东风提高为民服务的实效。


  “减”群众诉累

  2019年以来,安徽各级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切实为人民群众减轻诉累。

  2021年4月9日,在合肥市经开区报业园小区,因众多业主对物业公司提供的物业服务不满意,选择用拒缴物业费的方式表示抗议。物业公司催缴无果,便以业主拖欠物业费为由将该小区近300户业主诉至法院。为妥善化解双方矛盾,减少当事人诉累,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明珠法庭5名干警及合肥市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上门对这一系列物业纠纷案件进行诉前调解,同时邀请芙蓉社区、书香居委会、报业园小区业主委员会共同开展物业纠纷联动调解。

  法官们运用“门诊式”一对一调解,耐心倾听每一位业主意见,通过“唠家常”的方式与业主沟通,“对症下药”。通过详细释法,晓以利弊,消除业主抵触情绪,并针对物业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建议物业公司对物业费予以不同程度减免。经过3个小时的协调,当天共有48户业主与物业公司达成和解,并当场缴清物业费。广大业主对法官送法进网格诉前化解纠纷、为群众办实事的方式表示赞许。

  该院通过“法官进网格”,力促审判力量下沉、审判重心前移、审判服务延伸,提升“见法官率”。该项举措也是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创建“无案社区”的重要抓手,网格法官可以根据社区的需要到包联网格对接工作,处理网格内疑难复杂案件以及重点信访积案。

  此外,网格法官还需在工作室内对诸如网格内的物业合同类、侵权类纠纷案件就地开庭,以方便群众诉讼,达到以案普法的效果。还可以通过“智慧法庭”“互联网开庭”等小程序进行现场庭审,通过线上网格治理软件进行调解,达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的。

  合肥、淮南、黄山等地着力推动在全市开展无讼村(社区)创建,动员基层力量共同化解矛盾纠纷;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推进“一村一法官”模式,被确定为该市“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加强与社区乡村、综治网格等基层平安网络对接,形成“小巷调解室”等特色品牌……全省法院多措并举,重塑多元解纷格局,提供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型的解纷选择。近三年来,全省法院诉前委派调解案件量每年增幅超过50%,2020年45家法院新收案件同比下降,诉源治理成效显现。


  “乘”科技东风

  2020年12月,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法院运用“云上法庭”解决了一起跨国离婚案。原告张某与被告WIN某(化名)因性格不合,分居两国,感情逐渐破裂。WIN某系加拿大国籍且远在加拿大,因疫情原因,无法回国办理离婚手续,张某诉至法院请求判决离婚。基于被告无法到庭参加离婚诉讼,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庭团队对案件进行梳理分析,准备采取互联网开庭方式。法官通过微信联系被告,核实被告身份信息,经双方同意后适用简易程序、电子送达、云上法庭等方式进行审理。

  承办法官根据中国与加拿大时差合理确定了开庭时间,并通过微信送达了起诉书、开庭传票等诉讼材料。庭审中,原被告均通过手机微信“出庭程序”参加诉讼,保障了当事人的举证、质证、陈述、辩论等权利。最终,张某与WIN某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庭审结束后,书记员通过云上法庭平台传送笔录给原被告网上签名确认,确保了笔录的真实性。刘某及时领取了民事调解书,同时法院通过电子方式和邮寄方式将民事调解书送达给WIN某,至此,该起跨国离婚案顺利解决。

  涉外案件因文书送达时间长、当事人难以传达到庭,一般需要很久才能审理完结。而正是因为乘上了科技的东风,该起涉外离婚案从承办法官收到案卷再到开庭解除双方婚姻关系,仅历时7天。这种通过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网上保全、网上鉴定、云上法庭等先进科技手段的实际运用,大大减轻了当事人诉累,节省了司法资源,提升了审判调解质效。

  不仅如此,如今,执行难问题也可以向科技借力。

  “太感谢你们了,我还以为这笔钱拿不回来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执结了!”当李某收到法院打来的执行标的款时,在电话中感激地说。2020年,马鞍山市雨山区人民法院“线上”执结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向申请人发放了工资款,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申请人李某于2014年12月与马鞍山市某服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但该公司在2018年4月以李某擅自离职为由解除了与其的劳动关系。李某工作期间的部分工资及年休假工资一直未支付,李某多次要求该公司支付款项却迟迟未果,遂将该公司起诉至法院。

  2019年7月,马鞍山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该公司在裁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支付李某工资及年休假工资5512.78元。裁决书生效后,该公司仍未履行,故李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由于该案为涉民生案件,且案件标的额比较小,网上扣划成功可能性比较大。执行法官第一时间通过司法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进行查询,查询到被执行人在银行有足额钱款后,承办人员立即在“线上”对银行账户进行了冻结。执行法官在远程确认申请执行人李某身份信息及收款账户后,“隔空”向其发放了执行款。

  网上立案、云上法庭、“总对总”“点对点”系统、智慧执行App、网络司法拍卖节、现场直播、VR看房、区块链电子封条……近年来,科技在安徽各级法院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为法院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