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司法局诚邀市民担任“公共法律服务体验官”
18个项目助推“我为群众办实事”
本报讯(记者侯劲松) 今年以来,上海市司法局研究制定了市司法局系统学党史、见行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加强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坚持把实践活动贯穿到党史学习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司法行政工作的各方面,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根据实施方案部署,上海司法行政系统围绕法治上海建设、法律服务供给侧改革创新、平安上海建设、普法宣传教育、大调解格局建设和志愿服务等重点方向,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共组织各类普法宣传活动5800多场,为23万余名群众、4500余家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2200多名律师、240多名公证员、3200多位法律顾问、4800多位法治带头人、12300多位法律明白人参与公益法律服务;全市共办理“最多跑一次”和“一次都不跑”公证事项5000余件,为600余名80岁以上老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为95500多起矛盾纠纷进行调解,为6100多名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上海市司法局进一步聚焦重点,以“法治惠民、简政便民、服务利民、监管安民”为目标,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常态长效。经广泛听取意见、深入发动征集、反复研究论证确定了18个重点项目,并重点抓住4项举措。
一是积极落实72项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目前,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合格证明、医疗机构名称变更证明、从事生活垃圾运输服务船舶证件等12项证明事项已落地实施,其余首批32项也正在大力推进,将在今年6月底前实施,后续将积极推动第二批17项在今年年底前实施,第三批11项在2022年6月底前实施,真正让群众少跑腿、享便利;二是大幅增加办理公证“少跑腿”项目,本市“最多跑一次”公证项目总数将由103项增加至200项,增幅达到94%,“一次都不跑”公证项目总数将由91项增加至120项,增幅近32%,不断提升群众办理公证的便利程度;三是仲裁立案实现“一次都不跑”,通过信息化建设简化立案流程,让当事人无需为立案往返奔波;四是精简优化法律援助办理流程,进一步推动法律援助指尖办、全市办、就近办、上门办、轻松办、快速办、优先办等便民举措。
为更好了解群众的评价和需求,上海市司法局将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验官”活动。届时,将在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场所和各类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活动现场,向社会广泛宣传告知此项活动,邀请广大市民担任“公共法律服务体验官”,对法律服务打分并提出意见建议。
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评分情况将定期反馈给相关服务主体,督促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对于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市司法局也会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对于其中有助于改进工作的“金点子”,将虚心采纳并为相关市民颁发“特别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