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345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六一”开通

着力解决儿童问题诉求发现难、报告难、干预难、联动难、监督难问题


  本报讯(记者潘巧)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6月1日起施行,其中对开通未成年人保护热线作了明确规定。5月31日,记者从北京市12345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开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北京市12345未成年人保护热线于6月1日起正式开通并投入使用。热线的开通,拓宽了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反映诉求的渠道,搭建了未成年人、社会各方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社会资源之间的新桥梁,是对接未成年人保护需求和政府社会服务供给的新纽带。

  据了解,北京市12345未成年人保护热线(以下简称未保热线)号码是12345,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共用一个平台,方便广大市民群众识记和使用,便于第一时间能够听取、回应和解决儿童诉求,着力解决儿童问题诉求发现难、报告难、干预难、联动难和监督难的问题,积极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未保热线主要受理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法规咨询服务;心理疏导、情绪抚慰等服务;个案帮扶与转介服务;未成年人生活困难求助受理;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事件线索;其他涉及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情形。

  据介绍,未保热线实行受理事项分级处置机制,受理的紧急类报警求助、投诉和举报信息,将转110报警平台、120急救平台受理处置。未保热线还实行工作联动机制,对于移转至110报警平台、120急救平台受理处置的有关遗弃、性侵、虐待、家庭暴力以及其他不法伤害类的紧急类事项,由区级民政部门及相关专家团队,配合民警出现场或应其请求跟进,提供应急处置、应急评估等专业支持或临时庇护照料服务指导,并配合司法部门做好后续涉法涉诉相关工作。

  另外,区别于对成年人诉讼处置机制,未保热线实行个案介入处置支持机制。由北京市民政部门统一牵头建立由社会工作、法律服务、心理咨询、公共安全等领域实务人员组成的介入处置专家团队和工作机制,为各区和基层提供远程指导或直接介入支持,为市、区两级民政部门有关个案跟进处置、数据信息分析、课题研究、政策制度决策提供指导或咨询服务。

  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未保热线个案处置专家代表张雪梅表示,未保热线的设立,不仅能整合政府资源,还能使未成年人更直接的反映问题,获得更直接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