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圆”行动助力失散家庭跨越千里相聚
5月20日,89岁的老人张斯业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那拉提镇等来了日夜思念的一双儿女,这一刻,他盼了整整44年;5月12日,7岁时被拐卖至山东的徐俊(化名)带领妻子、孩子乘飞机到达贵州安顺市,与失散34年的父母相拥而泣……在全国警方和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家庭终得团圆。
5月21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公安心向党 护航新征程”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安部开展“团圆”行动以来,已找回1200名失散儿童。下一步将继续开展好这项工作,让更多家庭团圆。
“打拐DNA数据库”助力家人团聚
今年1月起,公安部部署开展以侦破拐卖儿童积案、查找失踪被拐儿童为主要内容的“团圆”行动,全国公安机关依托“打拐DNA数据库”,通过积极完善失踪被拐儿童信息、广泛采集疑似被拐人员数据、及时组织技术比对核查、开展积案攻坚等工作,全力缉捕一批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找一批改革开放以来失踪被拐的儿童。
得知这一消息后,张斯业拨通了新源县公安局那拉提派出所电话:“我和两个孩子1977年2月在乌鲁木齐火车南站走失,多年寻找未果,我非常想念孩子。”
44年前,张斯业的妻子陆瑞芳带着7岁的女儿和5岁的儿子从四川省莲溪县来新疆探亲,在乌鲁木齐市火车南站转车时,陆瑞芳突发疾病,被一旁的热心群众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就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孩子走失了。
夫妻俩多方查找都没有结果,如今张斯业已到暮年,妻子也去世多年,找到两个孩子成为老人唯一的愿望。
新源警方立即采集张斯业的血样,并将信息录入“打拐DNA数据库”。在伊犁州公安局刑侦支队的帮助指导及江苏警方的协助配合下,通过DNA比对和多方证实,终于找到了张斯业生活在吐鲁番的女儿李京花和生活在江苏省睢宁县双沟镇的儿子侯军。
当年与母亲走散后,姐弟俩被送到了孤儿院,不久后分别被领养,彼此再也没有见面。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今生能再见到失散的家人,为了这一天我等了大半辈子。”侯军说,9年前他就在睢宁县公安机关进行了DNA信息采集,开始寻找家人。
2021年年初,山东省海阳市公安局通过梳理“打拐DNA数据库”线索,发现2011年的一起涉拐案件中,海阳籍被拐人员徐俊与82岁的贵州籍人员黄志源(化名)信息比对吻合。
据徐俊回忆,1987年8月的一天,只有7岁的他在与小伙伴玩耍时,被邻居以带其回家吃糖为由骗上了火车,几经辗转被卖至山东。对于原来家庭的记忆,徐俊只隐约记得父母生活在贵州大山里,还有一个弟弟,但对于具体地址和姓名,他都记忆模糊。
带着线索,民警踏上为徐俊寻亲路,在贵州安顺市警方的配合下,辗转找到黄志源一家。
黄志源一家人从未放弃对儿子的寻找,甚至上过电视台寻亲栏目。但30余年来,他和妻子从中年找到暮年,儿子却一直杳无音信。得知徐俊的消息后,老人眼含热泪,紧握民警的手。早已白发苍苍的夫妇俩一眼便认出了失散34年的儿子,母亲握着儿子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一家人终于团圆。
对于被拐儿童积案,针对被拐人员面貌特征发生改变、难以识别的特点,公安部于2009年建立了全国“打拐DNA数据库”,目前已帮助7500多名被拐多年的孩子回家。
技术赋能助力亲人回家路
今年,公安部“云剑-2021团圆行动”吹响了集中查找失踪儿童的号角。
4月18日这一天,对胡茵(化名)一家人来说是一生难忘的日子。走失近24年的小女儿终于回家了,一家人吃上期盼已久的团圆饭。
1997年,胡茵患有智力障碍的女儿在家人外出干活时,自己骑着自行车外出玩耍,再也没有回来。24年来,胡茵夫妇一直在寻找女儿的踪迹。2017年,他们来到天津市公安局宁河分局苗庄镇派出所求助。民警采集了二人的血样,同时开展查找工作,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团圆”行动开展以来,天津警方强化信息采集,全面查找失踪被拐儿童。今年4月,胡茵夫妇的血样与河南省周口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采集的周某血样比对成功。为进一步确认,天津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生物物证检验室连夜对血样进行复核,宁河分局也第一时间联系河南省公安机关开展核查工作,结合周某照片以及关键体征,胡茵最终确认周某是自己走失多年的女儿。
4月16日,胡茵的儿子和民警赶赴河南,哥哥见到妹妹后激动地打电话告诉家人:“真的真的,是妹妹没错。”4月18日,天津警方把周某接回宁河区苗庄镇孟旧村与亲人团聚。
“团圆”行动开展以来,四川省绵阳市警方自1月至4月已找回20名历年失踪儿童。这批失踪儿童中,被拐时年纪最小的仅有两周,最大的13岁;失踪时间最长41年,最短21年。
“当前,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了打拐力度,完善相关人员生物样本的基础信息,增加了比中率。这几个月的找回数量,比之前任何一年找回的总数都要多。”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相关负责人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找回的20名失踪儿童中,有2人是通过人脸比对比中的,这是绵阳市打拐部门首次运用的技术手段。
“对失踪儿童照片进行增龄处理后,采集重点省份年龄阶段相仿的人员,然后进行点对点的比对。”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相关负责人说,所谓的重点省份则是根据绵阳历年来打拐数据分析而来的,绝大多数集中于河南、河北、福建等省份。
比对成功后,公安机关会再次采集父(母)子(女)双方的血样,进行更为精确的一对一比对。确认无误后,公安机关将出具亲子关系鉴定书和被拐儿童身份确认通知书。
为了帮助更多家庭实现团圆,绵阳公安机关集中公布了全市13个血样采集点及相关信息,失踪被拐儿童的父母和疑似被拐人员可就近选择派出所采血(不受户籍和居住地限制),接受免费的DNA信息采集以及相关信息补充完善工作,收集的数据将进入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或失踪儿童信息系统集中比对。
全力侦破一批拐卖儿童积案
今年5月15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迎来上线五周年,截至2021年5月15日,平台共发布儿童走失信息4801条,找回4707名儿童。
“团圆”大数据显示,儿童离家出走占比高达63%。在“团圆”系统找回的4707名儿童中,只有约1%是被犯罪分子所拐卖。
2016年5月15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上线。全国各地一旦有儿童失踪,该平台可协助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将儿童失踪信息通过新媒体和移动应用终端,推送至失踪地周边一定范围内,让周边所有的手机用户准确获取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线索,协助公安机关尽快破案。目前,已有25家热门移动应用接入该平台。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公安机关持续加强对拐卖儿童犯罪的打击力度,贵州现在这类案件发案率是很少的。以前因受当时科技、侦查办案条件等影响,导致一些积案没有侦破,这次‘团圆’行动的主要工作,就是全力侦破一批拐卖儿童积案,让更多群众实现团圆。”5月21日,贵州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开展“团圆”行动以来,贵州省公安机关刑侦部门全警参与,对失踪儿童线索逐条逐项进行调查核实、采集录入,针对“错、漏、重”信息,进行修改、补全、清理。
目前,贵州公安机关已重新采集血样719份,并检验入库,对于单亲DNA信息,穷尽手段补充为双亲;对于一方已死亡、在境外、失踪等确实无法采集DNA信息的,要求必须说明情况并提供证明材料。
除了需要科技手段助力,民间机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团圆”行动,才能帮助更多失踪被拐儿童与家人团圆。
今年以来,湖南省公安机关共查明27名失踪或被拐儿童下落,组织其中7名儿童与亲生父母团圆。
5月21日,湖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相关负责人向本社记者表示,当前湖南警方排查梳理非正常落户人员,全面采集流浪乞讨人员和弃婴信息、补录非福利机构监护弃婴的登记信息。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开展打拐数据集中比对会战,第一时间查明被拐卖、失踪儿童线索。